楊震,東漢後期著名的儒學家。他一生憂國憂民,通曉經文,風雅清正,誌存高遠,人稱關西孔子。其清廉正直的品德,為他的後代樹立了榜樣,逐漸形成忠正廉潔、剛正不阿、堅貞守節的家風,並為他的五代子孫相繼承。

    楊震少年時候,家貧而與母親獨居,靠租借別人家的地養家糊口,鄉裏人稱讚他孝順。他在敦行品德的同時,還特別注意篤學儒家學說,被人稱為“關西孔子”,所以後來成為遠近有名的賢良才子。他還善於清廉獨處,經朝廷多次邀請才同意出仕做官。先後任過東來和涿郡太守、太尉。任職後,也不忘品德修養,秉公辦事,不徇私利。

    一次,他的學生王密,拿了十斤黃金深夜來訪,欲謝老師的栽培之恩。他說:“我是看你有才,才薦你做官,你怎麽不了解我呢?”王密說:“夜裏無人知曉,收下吧!”他憤然道:“天知、地知、我知,你也知,怎麽能說無人知曉呢?做官一任,造福一方,為民當官,以廉為本,如以為人不知曉而受賄,豈不是傷天害理,欺世盜名!”一席話說得王密十分慚愧,持金而退。

    非但如此,楊震還要把清正廉潔的家風傳給後代。一些親朋故友見他因公忘私,就勸他為兒孫打算,置辦些家產留給兒孫。他說:“讓後代成為清官後代,不也是一份很貴重的遺產嗎?”

    東漢末年,宦官當道,外戚專權,統治黑暗腐敗。楊震因揭露樊豐、周廣等人假傳皇令、大興土木、“競修宅第”,受到陷害,太尉印綬被收,罷免官職,朝野都被震動。他滿懷悲憤地回到故裏,對兒孫家人說:“死,是做官的本分……怕隻怕那些狡猾的奸臣不能殺掉,恨隻恨那些作亂的妃後不能查禁,我有什麽麵目重新見到日月!我死之後,用雜木做棺,用單被蓋上即可,……不要設置祭祠。”說完飲鴆而死,以此正氣守節教育他的兒子們。

    楊震生有五個兒子,都受到家庭熏陶。其中中子楊秉尤為出類拔萃。楊秉字叔節,少年時秉承父業,博通書傳,在家鄉教書。直到40多歲被舉薦,拜侍禦史,後相繼任為豫州、荊州、徐州刺史,終拜太守。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學問、氣節,還繼承了父親清廉剛直的品格。

    楊秉身為刺史,“計日受祿”,餘下俸祿一文不取。楊秉任官執法如同父親,秉直剛正,嫉惡如仇。一次,他檢舉揭發地方貪官汙吏共五十人,上報朝廷,請求嚴肅處理,“天下莫不肅然”,全國為之震動。他一生與宦官鬥爭,有勇有謀。晚年他總結說:“我有三個不能被誘惑:酒、色、財。”無欲則剛,所以他能大智大勇、大公無私。楊秉不但承繼了好家風,且進一步將其發展豐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