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史記·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意思是說,假如百姓取了長陵的一捧土,陛下將如何加重對他的處罰?

唐·駱賓王《駱賓王集》卷一〇《代李敬業以武後臨朝移諸郡縣檄》:“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意思是說,先帝的遺言猶在耳邊,每一個忠臣怎能忘記?先帝陵墓上的土還沒有幹,年幼的君主誰來照顧?抔,捧。六尺,唐朝的尺比現在小。

“本意”一捧土。比喻少。

“錯例”

1.舉目遠眺四門朱紅,緊閉正後方,十二座嬪妃土墓以一首東京夢華的節奏依次排開強弱分明,哪管雜草叢生,誰都將付諸一抷黃土(一抔黃土)。

2.當地解放,柴國義又用沒收大地主的一副土漆棺材按照本地的喪俗將烈士安葬。從此,這楊家崗的一抷黃土(一抔黃土)就成了他割舍不下的一份牽掛。

3.半晌之後,一抷黃土(一抔黃土)隆起於菊花叢中。沒有墓碑,沒有香紙煙火,更沒有哭喪悼念之人。

“分析”形近而誤。“抔(póu)”,量詞:把、捧,如一抔土(指墳墓上的土)、抔飲(雙手捧水而飲)。“抷(pēi)”,用兩手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