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思是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在山林中開辟土地。

《左傳·昭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處草莽。”意思是說,駕柴車,穿破衣,在草叢蠻荒中開辟土地。

“本意”駕著柴車,穿著破衣,去開辟山林(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比喻艱苦創業。

“錯例”

1.楚先民“畢路藍縷(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媲美的楚文化。

2.在中華民族畢路藍縷(篳路藍縷)的曆史長河中,這些傳統美德也薪火相傳。

3.這些學界前輩畢路藍縷(篳路藍縷),在曲折艱難中將社會學研究推向了發展的繁榮時期,不僅使其在中國紮下深厚的學術根基,而且形成了世界所矚目的中國社會學派。

“分析”音同而誤。“篳(bì)”,是用荊條、竹木之類編成的籬笆。“畢(bì)”,完結、完成,如禮畢、畢其功於一役。“畢路”,就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