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人得吃喝拉撒,企業就得有財務、經營、管理、銷售、生產。你把所有相關的事情處理地適合於它的度的時候,不管是生活還是企業的運作,都會很順。所以關於企業經營的理念,稻盛和夫總結這麽幾句簡單的話:首先要有正念,念正則企業正;企業正,就能長期發展下去。

    中國有一句話叫“正則通,通則達”。一個人如果起正念,行正行,邪惡的人和詭異的事都會遠離你;一個人如果想用什麽技巧能夠讓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那麽每天都會活在誠惶誠恐之中。用投機的辦法,企業可以獲得短期的利益,但捷徑並非陽光大道,走到某個地方,你就會再也走不下去,甚至那個時候就算你想改正過來也會錯失良機。這就像大海弄潮,你的船駛上了錯誤的暗流,就怎麽也不可能掉頭轉向了。

    一個做金融的朋友跟我說,他在金融行業裏麵呆了30多年,每年會淘汰一批企業,三十多年能堅持下來的基本上沒有幾個。

    中國企業目前碰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麽?就是急功近利。老板會不斷地給員工加壓,所有的人都很浮躁。壓要有度(底線),壓要有空間(比如市場空間),壓要有渠道(方式),才可以正常地釋放。如果隻有這麽一塊空間,你再壓也隻是這麽一點。佛教講,要遵循事物的規律去做事。比如說我可以一口氣跑100米,你加壓,最多就跑到105米左右,如果讓我跑200米,再怎麽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的效率和創造力,企業的產值和市場份額,在一般情況下你可以去突破,當突破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有一個極限。

    有很多培訓公司,不斷給員工加壓,每天要打多少通電話,每天要成交多少;還一天到晚激勵:我要成功,我今天要完成多少,最後這些員工都被老板壓得生不如死。甚至連我這個出家人一天到晚也會接到這種電話,有時候叫我賢總,你有做股票嗎?你對商鋪有興趣嗎?然後說他們這邊有什麽課程,是總裁班的,是某某國際大師操刀的,你有沒有興趣來聽啊?來聽的話對你的事業會很有幫助等等。我就跟他講,我有興趣的時候會跟你聯係,你可以發短信告訴我,可以發傳真給我,也可以發郵件給我,但不管怎麽樣,還是要看我的興趣和需求。

    市場有什麽空間?你所針對的群體是誰?如何吸引客戶?如何激勵員工?這些問題你都要靜下心來思考。我們香海禪寺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通知對方,平時每天就發一個短信分享一些警策的話,這樣大家也都願意和我們做朋友。寺院如果有什麽活動,四麵八方有需要的人就會過來。上一次大殿開光的時候,我們預設有400個人參加,最後來了將近有3000多人。我們沒有推銷,他們自己就來了,有些嘉賓還帶上自己的朋友一起過來。這是靠什麽力量?你發自內心地關心對方,你送給他們想要的東西,自然而然的,你就會吸引他們到你的身邊,這就是人性的力量。

    所以即便是做企業,也一定要把握住一種人性的精神。企業的市場關係,這不單純是商品交易的關係。物質的需求,歸根結底也是人性的需求。

    我對一個服裝廠老板說,怎麽去預想明年的時尚潮流呢。你把今年得獎的電影、今年得獎的建築、今年流行的發型、今年最新上市的汽車,所有的東西匯集在一起,就能夠推測出明年流行的服裝款式的走向。不要覺得電影跟我設計服裝有什麽關係?建築跟服裝又有什麽關係?某個藝術會展上的藝術品跟服裝又有什麽關係?好像都沒關係,但是實際上都有關係,這個社會,很多消費理念和需求都是相通的。當你把這些東西全部想透以後,你就知道如何去捕捉靈感把握市場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