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在起心動念之間

    大家知道佛教中的“羅漢”、“菩薩”和“佛”有什麽區別嗎?比丘修證得道稱為羅漢。得到羅漢這一果位的,不再經曆生死輪回之苦。

    佛教戒律規定,缺胳膊少腿的修道者可以受菩薩戒,而不能受比丘戒。隻有相貌莊嚴,沒有殘缺,道行很高的出家人證得了果位才叫做羅漢。但是為什麽現在我們漢地的佛教造像中,菩薩都是相貌堂堂、衣冠華美,而羅漢則破衣爛衫、形容枯槁呢?

    菩薩戒中有一個重要的思想,所謂“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他們不僅僅像羅漢一樣追求自我生命的解脫,還要尋聲救苦,幫助世間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菩薩是佛的因,佛是菩薩的果。菩薩起心動念,要發四種宏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就是修行菩薩戒的根本願望:芸芸眾生受苦,要把他們度盡;心內的煩惱和染汙無窮無盡,要把它們斷除;學習的方法、技巧無量無邊,要把它們學盡;無上的人生願景,要把它完成。

    一個菩薩想要成佛,他隨時隨地都要向這四個方向努力。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大眾看來,菩薩要比羅漢更親切可愛一些。至少在我們漢傳佛教的造像中,菩薩像就往往比羅漢像更加莊嚴可親。

    如果你是企業家或者企業的負責人,你就要學會像菩薩一樣,將所有的事情了斷在起心動念之間。如果今天有人害你,你起了一個念頭想要報複,那麽你馬上要看住自己的念頭。邪念不淨,則冤緣無盡。你今天報複別人,不僅會招來怨報,而且也會敗壞你自己的清淨心。如果放任邪念,修行無從談起,人生也會荊棘遍布、寸步難行。

    遵循人道的理,才有商道的事

    一個人追求事業,其過程與修行實際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菩薩修行的方法來修證自己,經營人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個觀念運用到你的人生和修行之中,就可以這樣來認識:你的企業,是作為社會中的一個樞紐和齒輪,應該要致力於推動社會的良性發展。它不隻是為你個人招財進寶的機器,而應該融合進推動人類社會向前進步的正義與光明的力量中去。

    利他的心願越大,相關的緣分也就越大——當你真誠地發願要為越多的人服務奉獻的時候,越多的人都會和你結下善緣。隻有全世界的人都認可你的產品和服務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富可敵國。如果你常想著訛人錢財,那你做一次生意就封一條生路,賺一點錢財就少一個善緣。你做得越久,所有的路都會封死。所以我們常說,遵循天道和人道,才會有商道可言。

    要不斷地把愛自己、愛朋友、愛家人的種種小愛,發散開去,擴大到芸芸眾生之中,每一個人你都要想著去利益他、度化他,這才是正道。如果你沒有遠大的願景,而隻是關注企業具體事務中的一些細枝末節,那麽就要想盡辦法打開自己的胸懷。隻有這樣,你的事業才會走向輝煌。

    小的時候,我看到路邊有一個很大的螞蟻窩,裏麵住著成千上萬的螞蟻。我用腳在螞蟻窩旁邊跺一下,那些螞蟻就感到地動山搖一般,紛紛從窩裏跑了出來,十分惶恐的樣子,頭上的觸須相互碰撞,好像在問:“發生了什麽事情,是不是有大災難來臨了?”我就笑著在旁邊看它們,覺得這些小家夥真有趣,真愚癡啊,竟然連這樣小小的震動都受不了。後來有一次,我在山東遇到了四級多的地震,感覺不明顯,但是次日看新聞,說有好些人以為大地震要來了,就從窗口跳下去,摔得半死。我突然發現,我們人類的行為不是也像螞蟻一樣好笑嗎?我們不就是放大一些的螞蟻,螞蟻不就是縮小一些的人類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