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佛教

與其說佛教是一種宗教,不如將它認定為“佛陀的教育”。大家都知道,佛教在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時,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釋迦牟尼”。東漢永平年間,佛教正式通過官方的渠道傳入中國。

佛教最為核心的意義在於以般若自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之道。而之所以將諸佛立像供養,是為了啟迪眾生向著圓滿具足的佛格不斷修行,達到大智、大悲、大能的境界。它教導我們,通過覺證與洞鑒自覺覺他,參透宇宙運行的規律,達到徹底的解脫。

佛陀不能夠判我們上天堂或者入地獄,一切的果都由我們自己所造的因來決定。也正是由於因小果大,所以佛教勸導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佛法

佛法就是佛所說的教法,也是佛陀及其後繼者通過不斷自我修證、自我覺察所得到的法則,這些法則通過實踐的錘煉,成為了凝結著無上般若的智慧,這是佛教中最為精華和概要的部分。我們依之修行,可以改變自己人生的軌跡。

釋迦牟尼的出家最初是為了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之道。為了最終解脫的理想,因此要參悟“苦諦”(苦)、“集諦”(苦的原因)、“滅諦”(苦的消滅)、“道諦”(滅苦的方法)。以上四聖諦出自於“緣起論”,這也是佛法最為基礎的部分。

為什麽要學習佛法、了解佛法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必須要掌握因果的規律。

你今天起心動念,明天就會造成相應的果報。人生是一個過程,嬰兒和老人都同時存在於你的身體裏,就像一棵樹的成長一樣,隻是異時的共存而已。這樣就能夠以正麵的態度來麵對你的人生,麵對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個結果。

佛學

佛學就是佛陀的學問。佛教至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在其流傳的過程當中產生了許多的思想、學問、典籍,它們共同匯集成為今天我們所說的佛學。

佛子以及愛佛之人對於佛教、佛法的研究,包括他們對於佛教曆史、派係、觀念流變的研究,對於高僧的傳錄,學者對於典籍的闡釋,諸如此類,都在佛學的範疇之中。因此,常人都會麵對佛學的瀚海,望洋興歎。人們時常會產生這樣的感覺,這些經典義理的深奧,已經與我們平常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隔閡,它們並沒有辦法直接改變我們的生活,它們詰屈聱牙、不可卒讀,他們對於這個大千世界諱莫如深,讓我們可望而不可及。這就需要有人來闡釋它,完善它,讓它們與我們這個時代結合、深化,得到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