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文化革命,朝鮮勞動黨認為,這是完成技術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必要條件,是消除文化落後狀態,創造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務。進行文化革命,有利於提高人民科學文化水平,滿足社會全體成員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

    二、朝鮮社會主義建設的特點

    1.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後,朝鮮用三年的時間(1954—1956年)恢複國民經濟。此後,就開始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1956年4月,朝鮮勞動黨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製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1961年)。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是:在對國民經濟進行技術改造,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保證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高速發展,全麵地完成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迅速發展輕工業和農業,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朝鮮勞動黨的領導下,朝鮮人民提前完成了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1958年勝利地完成了生產關係的社會主義改造,1960年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1961年9月,朝鮮勞動黨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決定實施發展國民經濟七年計劃(1961~1967年)。七年計劃的中心任務是: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用現代技術裝備所有國民經濟部門,使生產力達到較高的水平;要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擴大科技隊伍,使全體勞動人民掌握現代化的科學技能;要進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執行七年計劃期間,由於朝鮮半島局勢不斷緊張,朝鮮勞動黨在1962年12月召開四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並舉的方針。1966年10月,朝鮮勞動黨召開代表會議,決定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把完成七年計劃的期限延長3年,到1970年完成。1970年,朝鮮人民勝利地完成了七年計劃的基本任務,金日成在1970年11月召開的朝鮮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宣布,朝鮮已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曆史任務,已從遠遠落後於現代技術文明的殖民地農業國變成擁有現代工業和發達農業的社會主義工業國。

    朝鮮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通過了發展國民經濟六年計劃(1971~1976年)。六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鞏固和發展工業化的成就,把技術革命推向新的更高的階段,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在國民經濟的所有部門使勞動人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朝鮮人民為了實現這六年計劃任務,特別是為了慶祝1975年10月10日朝鮮勞動黨成立30周年,他們艱苦奮鬥,到1975年8月底,提前完成了六年計劃的主要生產指標。1976年,全麵的完成了六年計劃任務。

    由於六年計劃的指標高,任務重,在國民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不平衡,有些部門發展較快,有些部門發展較慢。因此,為了解決國民經濟發展過裎中所出現的比例失調問題,並為今後執行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作好準備,朝鮮勞動黨決定把1977年為“緩衝年”。在這一年中,加強國民經濟薄弱部門的建設,著重運輸、采掘工業和農業部門的建設,取得顯著的效果,完成了國民經濟的調整任務,為執行新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77年12月,朝鮮召開第六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七年計劃(1978~1984年)。第二個七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促進國民經濟的主體化、現代化和科學化,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把人民生活再提高一步。主體化是用本國的資源和本國的技術,建設和發展適合本國實際的經濟。現代化是把落後的技術改造成為先進的技術,提高國民經濟的技術裝備水平。科學化是發展科學技術,把各部門的生產和經營活動提到新的科學的基礎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