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先後經曆了黨的建立、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五個時期,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奪取全國政權的勝利。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製訂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組成了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標誌著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這個新生的人民政權的階級構成、任務、性質和前景,毛澤東在1949年7月1日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作了全麵的闡述。他指出:人民民主專政是由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構成的“自己的國家”。這個人民政權決不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而隻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因而,它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它的任務是對帝國主義的走狗即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及其幫凶們實行專政,對於人民內部則實行民主製度。它的前景是要“穩定地由農業國進到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消滅階級和實現大同”。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和實踐,對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作出了新貢獻。

    二、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曆史意義

    中國新民主主義蘋命的勝利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曆史意義。

    第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中國曆史發展的一個根本轉折點。這個勝利結束了幾千年來中國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曆史,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曆史。勞動人民從此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掃除了曆史發展的障礙,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為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美好理想,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第二,貫徹中國革命中的自力吏生精神,不僅對於革命,而且對於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革命的整個過程,都曾得到客國革命力量的援助,同各國人民革命鬥爭互相配合。中國革命的勝利同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分不開。然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曆經千辛萬苦,戰勝許多艱難險阻才取得的。不最大限度地動員群眾,組織群眾,不依靠群眾,不把立足點放在自力吏生的基點上,就不能取得勝利,也不能鞏固勝利。

    第三,中國革命是在一個擁有近10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占全人類人口近1/4的大國取得的勝利。這是十月革命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最偉大的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它大大加強了世界社會主義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力量,擴大了社會主義陣營,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對國際局勢和世界革命人民爭取世界進步鬥爭的發展,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