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青年學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大趨勢——全國共青團院校青年學科教學研究會學術討論綜述

    青年學科是全國共青團各級院校的專業教學內容,是各院校教學建設的重點。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市場經濟這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青年學科怎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建設和發展,怎樣迎接挑戰,利用機遇,是擺在全國共青團各級院校青年學科教師麵前的一個迫切問題。

    為了及時解決青年學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大課題,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發起、並與貴州省團校聯合主辦的全國共青團院校青年學科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及學術討論會於11月2日至6日在貴陽召開。會議就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見解和建議。

    一、青年學科建設必須麵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

    與會學者認為,市場經濟的出現帶來了一次經濟大潮。這個潮流對青年學科的建設既提供了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重的挑戰。這說明,青年學科在新形勢下有拓寬和轉換的必要,它必須麵對市場經濟這個新環境,作出相應的轉軌和變型。它應該適應共青團工作重點的轉移,適應團的工作對象,即青年特點的變化,開發新的課題,充實青年學科。例如:青年工作係統計算機軟件開發,團辦經濟實體理論與政策研究、團係統辦公自動化、青年心理谘詢、青年法律谘詢、青年就業谘詢,以及青年政策研究、青年發展預測,共青團發展戰略等。

    大家認為,現在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環境,青年學科反應較緩慢。新條件下出現的青年打工、出國、搖滾、吸毒等現象,很快被記者反映出來,但青年研究沒有迅速跟上,青年學科更為遲緩。青年麵對社會現實,願意為經濟建設作貢獻、願意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奮鬥,我們如何去引導、幫助、支持他們?這方麵的滯後狀態,也需要糾正。比如,市場經濟下出現了股票熱,參與者大半為青年,我們就應迅速開出“股票機製與青年承受能力研究”的專題課,幫助青年正確把握這一新出現的問題,同時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有的與會同誌提出,過去在計劃經濟體製影響下,習慣於有計劃地進行教學,現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應考慮按市場規律辦事。對中央團校組織的統編教學大綱、教材,隻作參考,可按當地當時青年的突出問題進行變通。

    還有人根據本校的經驗,談了建立教師授課的“賣方市場”的主張。這即是:不規定青年學科的教師必須講什麽課,而是由教師本身根據自己的判斷和實力,針對共青團幹部的實際需求,提出自己能夠開出的課程。同時,教師應就自己講授的課目拿出自己的構想體係。經審定後,把教師及其開設的課程向團幹學員公開,由學生自由選擇課程和教師。這種教學賣方市場不應局限於校內,而且還應擴大到社會。把教師推向社會,以自己的業務專長為社會服務。例如讓教師到各團委幫助工作,解決問題,增長實際工作才幹,收取一定費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青年學科要找到自己的出路,出路在於青年需求。無論從青年潛在需求還是現實需求來看,都需要我們適應新形勢。無論從各級領導和團的幹部來看,都需要青年學科作出貢獻。我們應堅定不移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把青年學科更新、充實、發展,發揮出它的更大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