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社會的產物。一代社會環境和社會政策將決定一代青年的思想風貌。同時,一代成年人的內心世界,將轉化為一代青年的思想和行為特征。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命題“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在青年思想教育領域中的具體化。當代青年成長的背景是改革開放的時期,國際政治格局發生大轉折的時期,國內外社會、政治生活發生變革的時期,科學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的時期,信息革命風靡全球的時期。成長在這樣一個具有嶄新特點的新時期,當代青年必然具有新的時代特征。反映在青年思想領域,可以概括為四大時代特征。

    一、知識廣博,思想活躍

    當代青年與以往青年相比,思想活躍是其突出特征之一。這種活躍的青年思想狀態,是以當代青年占有的較廣博的知識為基礎的。因此,青年思想呈現出敢於思考、勤於思考、思想活躍的局麵。

    當代青年的這一特點與我國國內的思想解放運動直接相關。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在思想政治領域開辟了一個新局麵,才出現青年思想活躍的新局麵。

    隨著解放思想的進展,全國思想界活躍起來。一個個“禁區”被打破,冤假錯案不斷平反昭雪;“文革”被徹底否定;知識分子不再被視為資產階級的“改造對象”而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在安徽出現。迅速變革的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直接影響了正在成長的青年人。青年人提出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表明了青年思想活躍的開端。

    當代青年的這一特點與我國對外開放的政策和格局直接相關。對外開放,國內外信息渠道的開通,西方思潮、學術觀點的引進,使青年們增加了比較、思考的參照物,打開了更廣闊的眼界,促進了青年思想的活躍。

    由於對外開放,西方社會中早已流行的一些新的理論、學術觀點開始湧入我國,並對青年的思想產生了影響。先是係統論、信息論、控製論在中國的傳播,接著是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的傳播;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都在中國青年中形成一定時期的“熱點”現象;具有某種超前意識的未來學派,借助意大利“羅馬倶樂部”的報告和美國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書在中國青年中頗有影響,人們談論起蘭德公司、2000年人類學會、國際未來可能性協會等從事發展預測的機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產生了交叉學科、綜合學科、邊緣學科,門類繁多,竟達幾千種之多,青年人真正體會到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的氣息。在開放潮流的衝擊下,國內學術界急劇活躍,這種環境,使青年人具有以往不可比擬的更為廣博的新知識,從而促進了青年思想的活躍。

    當代青年的這一特點與社會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直接相關。廣播、電視、報刊、圖書這類文化傳媒15年來有了較大發展,起到了青年人溝通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另外,通訊和交通手段的現代化進程,也為社會文化傳播媒介提供了更為便利的載體。

    僅以全國廣播電視為例,1990年全國廣播電台635座,電視台609座,縣市有線廣播站2466個,書店12452個,都比1989年度增加了5%至20%。可見,傳播媒介變化之大,發展之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