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指導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配置、強化素質教育和個人的發展均有重要意義。

    一、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市場經濟就是要通過市場機製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勞務市場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要自覺運用經濟規律和市場機製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實現勞動者與職業崗位的最佳結合。而就業指導不僅是勞動力市場形成的重要基礎,也是市場機製得以運行的關鍵環節,它擔負著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組織、運行的職責,負責匯集、處理、加工和傳播職業信息,以及指導學生科學擇業和順利就業的重任。也就是說就業指導具有中介作用,是連接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橋梁。首先通過學習就業指導大學生可以獲得各種職業信息,掌握市場信息是適應市場經濟的基礎。這裏的信息不僅指需要人的消息,而是包括了各種有關就業和職業方麵的情況,如就業政策、就業機構、經濟發展形式、國民經濟發展計劃、職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化形式、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以及職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等,都是與大學生準備職業和就業密切相關的職業信息。其次,通過學習就業指導可以獲得參與就業競爭的知識、能力和技巧。在計劃經濟體製下,畢業生是通過國家計劃分配到用人單位,而在市場條件下則是要靠畢業生自己的努力。這就要求學生除了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必須具備獲得職業和適應職業的知識與技能。其三,獲得現代的就業觀念和職業觀念。特別要拋棄“一次選擇定終身”的傳統鐵飯碗就業觀念,樹立在選擇中求發展的就業觀念。隻有樹立了現代觀念的人才能適應現代社會,就業指導對諸如雙向選擇觀念、競爭觀念、風險觀念、創業觀念等現代觀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就業製度改革的要求

    我國傳統的統包統分計劃配置的就業製度,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曾對解決400萬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鞏固新生政權以及保證國家重點建設對人才的需要等方麵起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分配製度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突出地表現在影響了人才的合理使用,把人當作與物同質的生產要素,使勞動者失去了選擇職業的機會,進而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受到了限製。地區間、產業間、行業間缺乏必要的人才流動,就業、保障、福利三位一體的體製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統配模式的依賴性。一方麵造成了人才的大量積壓,另一方麵社會急需的崗位又找不到合適的勞動者,出現“求職難”和“進入難”的兩難並存現象。用非所學和人浮於事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了極大的人才浪費。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勞動人事製度的改革,我國的大部分畢業生將實行在國家方針政策指導下,通過勞動力市場,采取“自主擇業”的方法。然而自主擇業需要三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具有發育完善的勞動力市場;二是要形成公平的就業競爭機製;三是要有完善的就業服務機構,能為畢業生提供各方麵的就業信息。就業指導作為大學的職業服務機構正是適應了這一需要而產生的。職業是各種各樣的,人也是千差萬別的,並不是任何人都能適合任何職業,不同種類、不同等級、不同複雜程度、不同勞動強度和不同職業環境的職業崗位,要求相應的不同類別的勞動者。對某些專門的職業崗位,具有專門技能的人才能勝任。就業指導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措施,其作用突出表現在合理地配置人力資源。它可以根據社會需要的實際情況和人的特點,求得人與職業的合理匹配,做到事得其人,人適其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對提高人的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作用有重要意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