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跨世紀的成功人才,還必須有健康的身心素質。否則,不但影響成才,甚至不能支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隨著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際關係和利益衝突的複雜化和社會變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對人們身心素質的要求也提高了。

    健康的身心素質包括健康的生理體質,也包括心理方麵的堅強的意誌、謙和寬容的氣質、達觀的胸懷、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控製個人情緒的抑製力。

    社會的發展進步,物質條件的日益改善,增強了人們的體質,同時也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對人們精神生活的關照不夠,就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心理脆弱,不但常常引發社會不安,而且還會引發人們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心理方麵的素質實質上是科學思想素質的基礎層麵,它處於不穩定的、活躍的、較低層麵的感性認識階段。這個層麵的意識對提升人的科學思想素質關係極大,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極大。增強人們心理素質的根本途徑,隻能是實踐磨煉。

    (1)毛澤東倡導“健康第一”

    健康體魄是非常重要的,但人們往往並不在意,待到身體出現問題時悔之已晚。

    有大作為的成功人才,沒有不重視身體健康的。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十分重視身體的健康。他在青年時期發表在《新青年》的文章《體育之研究》,就是一篇典型的代表作。在這篇文章中他指出,“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者也,其載知識也如車,其寓道德也如舍。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新中國建立以後,毛澤東領導製定的教育方針就提倡德育、智育、體育的全麵發展。許多時候,他還提醒教育部門注意青年人的“健康第一”。1950年6月19日,針對當時學生負擔過重,身體素質下降的狀況,毛澤東寫信給教育部部長馬敘倫說:“此事宜速解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營養不足,宜酌增經費。學習和開會的時間宜大減。病人應有特殊待遇。全國一切學校都應如此。”這充分反映了毛澤東對青少年學生學業負擔和身體健康的深切關注。

    1951年1月15日,毛澤東就學生健康問題再次致信給教育部部長馬敘倫,信中說此問題深值注意。提議采取行政步驟,具體地解決此問題。“提出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方針,我以為是正確的。”此後,教育部采取調整學生人民助學金,增設照顧患病學生營養的特種人民助學金,精簡課程、教材和學生的課外活動,整頓學校教學秩序等一係列措施,貫徹毛主席關於“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方針。1953年6月30日,毛澤東又對“減負”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十四歲到二十五歲的青年們,要學習,要工作,但青年時期是長身體的時期,如果對青年長身體不重視,那很危險。“他認為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點,要跳跳蹦蹦“教育教學工作要”適合青年的特點“要充分兼顧”工作學習和娛樂休息睡眠兩方麵。

    “現在初中學生上課的時間也多了一些,可以考慮適當減少。積極分子開會也太多,也應當減少。”他批評當時“隻抓緊了一頭,另一頭抓不緊或者沒有抓”,“不照顧青年的身體”。他認為,是否“為青年著想”,是否“保護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長”,是一個方針問題,是新舊社會的一大不同之處,“新中國要把方針改一改,要為青少年設想”。毛主席提出了青年要“三好”的思想。“我給青年們講幾句話:一、祝賀他們身體好;二、祝賀他們學習好;三、祝賀他們工作好。”“總之,要使青年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

    毛澤東同誌一貫地重視青年健康的思想,值得引起21世紀人才的高度重視。

    (2)身體健康對人才的意義

    身體健康對於人才的成長和事業的成功具有重大意義。身體健康是支持人成才的物質基礎,也是支持人工作成功的物質基礎。沒有健康的體魄,就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不能為社會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