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問題

    正確理解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是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問題。

    怎樣理解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反映了不同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不同的階級和階層,對於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具有不同的認識,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和方法。

    當代社會一切屬於剝削階級的人群,往往奉行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在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上,采取個人本位,把個人利益擺在集體利益或社會整體利益之上。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是現代資本主義私有製的產物,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作為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築,它是私有製基礎上的個體或私人集團競爭的反映。在資本主義社會之中的這種占主流地位的價值觀,也必然影響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大部分民眾,使得他們也不得不采取這種個人本位的價值觀。這種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在曆史上的發展和演化,早已顯露了它的不合理性和嚴重弊病。現在,西方也不是原原本本地奉行簡單的個人主義的價值觀,而是提出了所謂“合理的個人主義”等新的口號。所謂“合理的個人主義”的提出,實際上是宣布了原本意義上個人主義的不合理。在一切社會交往之中,個人至上,隻顧自己,不顧別人,甚至損人利己的個人主義,都是不受交往對象的歡迎的。世界上最自私的人,也不願接受他人對自己表示自私。這是必然的。所以,個人主義在社會進展之中,必然遇到自相矛盾的困境。

    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區別就是實行了公有製為主體的所有製關係。這種新型的經濟基礎所產生的上層建築,就不是奉行個人主義價值觀,而是奉行集體主義價值觀。集體主義主張一切從集體出發,把集體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上,采取集體本位,體現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方向。運用這種集體主義來判斷是非曲直,調節社會主義社會的人際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合理的一種原則。

    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必然反映在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上。黨中央近年來特別強調黨的幹部一定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並認為這是搞好黨風、防腐反腐的根本。一切成功的人才,也必須解決好價值觀的問題,才能走上順利發展的道路。

    (2)集體主義原則的內涵

    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我國現實中,答案隻有一個:按照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的總原則來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總原則。

    要正確把握集體主義原則,首先就要理解集體主義的內涵。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存在似是而非的模糊認識。他們往往籠統地認為,集體主義原則,一言以蔽之,就是個人服從集體。這就是集體主義。這個說法貌似正確,其實是很片麵的,也是簡單化的。它沒有全麵概括集體主義原則的內涵,容易扭曲或閹割集體主義原則,更容易使人反感。

    集體主義包括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三個層次的內涵。

    第一,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在社會主義社會,從本質上說,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的集體利益體現著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體現著每個公民的長遠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的不斷發展,為個人利益的發展和實現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個人正當利益的發展,又能夠促進集體利益的發展和壯大。由於集體利益包括每個公民的正當的個人利益,所以,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是完全正確的。“大河無水小河幹,大河有水小河滿。”這一諺語比較生動地闡述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國家,個人利益的發展,有賴於集體利益發展提供的基礎和環境。離開了集體,個人的發展就無從談起。比如,一個國家遭遇外敵入侵,作為集體的國家利益受到嚴重的威脅和破壞,那麽生活在其中的個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任何保證。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曆史時期,中國人民的每一個公民的個人利益都受到致命的損害。在那種情況下,隻有強調中華民族的集體利益,奮起抗戰,打敗日本侵略者,才能爭得民族的集體利益,從而使得個人的利益也得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個人單獨解救自我的行為都不可能成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