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王羽瀟很興奮,跟任動畫編劇的好友到石景山的一個公園裏乘涼談天。公園裏桃樹枝繁葉茂,落日的餘暉透過茂密的樹枝流瀉下來,他們一人躺在一根樹枝上,王羽瀟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願望:“以後也想辦一個自己的動畫公司,做自己最喜歡的動畫。”好友被她的夢想打動,邀請她加盟他在上海的坤鶴動漫工作室。王羽瀟欣然答應,不久辭去了工作,擔任坤鶴動畫工作室的藝術總監。進入工作室後,有了誌同道合的夥伴,王羽瀟如魚得水,她所在的坤鶴團隊為中央電視台創作了《我爸爸是機器人》《熊貓鮑勃》等項目,主導或參與的原創動漫項目達35部。

    取得了成績,當然非常開心。但是,王羽瀟內心裏很清楚,自己的視野還不夠開闊,要想超越,隻有走出去學習他人的長處。就在這時,一位從澳大利亞回國探親的朋友告訴王羽瀟,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是澳大利亞設計領域最頂尖的高等學府,那裏匯集了全球動漫專業的拔尖人才。她的心底立刻湧起一個念頭:到澳大利亞進修動漫,接受係統的學習,開闊自己的眼界,在專業上更進一步。

    她暗暗許願,要在不久的將來,孩子們都能看到我們自己做的動漫,他們最美好的回憶不再是迪斯尼,而是國產動漫。王羽瀟決定到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攻讀動畫與創意研究生。

    在澳洲讀研究生期間,很多留學生為了掙得生活費選擇去海鮮店或超市便利店打工,但是王羽瀟覺得,這樣的打工除了能獲得金錢上的收益,對自己的專業沒有幫助。她要做跟藝術創作有關的兼職,補貼生活。在完成學業之餘,她精心製作了求職簡曆,投遞到多家動漫製作中心,終於有兩家公司表示願意雇她兼職製作動漫,王羽瀟覺得這是別人付錢給她進步的機會,所以加倍認真努力地對待。兼職的收入不但滿足了生活費的需求,更讓她在工作過程中磨練技藝,積累了實戰經驗,還結交了國外的業界朋友,拓展了資源。因為忙於學業和工作,沒時間去旅遊,所以王羽瀟對澳洲的印象僅限於她學校周邊的那部分區域。

    不忘初衷,回國追求夢想

    2011年7月,王羽瀟經過兩年的係統學習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研究生學業,澳洲當地許多一流的動漫公司都向她拋出了橄欖枝。這時,之前所在的坤鶴動畫工作室得到了一筆天使投資,合作夥伴盛情邀請王羽瀟回國共同創業。羽瀟心中一直裝著那個原創動畫夢,她決定回國創業。回國後,王羽瀟沒有選擇北上廣,而是來到了山清水秀的桂林,希望團隊能在愜意輕鬆的氛圍下做出最好的作品,最後在桂林國家高新區創意產業園注冊成立了坤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後,做什麽類型的片子,采取什麽盈利模式,幾個夥伴展開了討論。國產動畫要生存要突圍,不能和國外的動畫比技術、比資金規模,隻能比文化、比智慧才有出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而動漫公益廣告短小精悍,社會意義大,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對人力及資金的資源要求會低一點,能夠降低運營風險,有利於快速推廣,增加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公益廣告對創意的要求高,而坤鶴團隊在原創編劇上有經驗、有成績,可以迅速形成品牌優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