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搖了搖頭:“他不會留下自己腳印的,況且我也沒帶驗屍傘!”

    因為這裏的命案現場,之後技術組還要過來掃一遍,所以我就不燒紙錢了,等回局裏再燒。

    出門之後,警察找到了一個目擊證人。那個路人說剛剛看到一輛車停在附近,從上麵下來一男一女,女的長得挺漂亮的,兩人就進了學校,他以為是約會的小情侶就沒太在意。

    黃小桃問道:“男的長什麽樣?”

    路人回憶了半天:“很普通,大眾臉,我想不起來。”

    不僅僅是他想不起來,我也想不起來,剛剛模仿者臉對臉跟我說話,現在叫我回憶那張臉,我也說不出來。他長著一張非常非常普通的臉,普通到一轉身就能忘掉。

    我問道:“他倆是並排走進來的?”

    路人回答:“對啊!”

    黃小桃接著問道:“後來那輛車呢?”

    路人搖搖頭:“這我沒注意到。”

    車應該是被變裝成警察的模仿者開走了,黃小桃叫人去找附近的監控,結果街頭街尾都有監控,他停車的位置恰恰是兩段監控之間的盲區。

    車牌號倒是拍下來了,經過技術手段還原之後一查,是套牌的。

    這個人簡直就像幽靈一樣,總是能在遍布城市的監控攝像頭中間找到盲區,來無影,去無蹤,連我都感到佩服!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翻林曉嵐以前發表的小說,黃小桃問道:“你怎麽還在看這些?”

    我說道:“我在看發表日期!”

    我注意到,那篇關於校園欺淩的得獎的小說發表得最早,之後陸續有一些這類題材的作品,但都不如那一篇驚豔。後來林曉嵐寫了一部長篇小說《破碎的十七歲》,我看了一下簡介,基本上也是這個主題。

    我想林曉嵐一開始大概是無心為之,沒想到小說火了,後來出於營銷、人氣、形象種種考慮,把這段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經曆安在自己身上,將自己塑造成悲劇主人公。

    她並非一開始就打算欺世盜名,而是一步步,在各種因素下走到今天,變成凶手眼中的‘騙子’!

    也許她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凶手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所以模仿者找到她,提出讓她和凶手見一麵的時候,她沒有拒絕,也許她還抱著‘好好談談’的想法。

    沒想到來到學校之後,看見的隻有一部手機,模仿者突然對她開始施暴,那個被她盜走經曆的人則全程冷眼旁觀。

    說完之後,我感慨道:“一個人撒下一個謊,就得不斷撒謊去圓它,最後連自己都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我們路過一個鬧市區,我不自覺地朝窗外看,覺得每個人都可能會是模仿者,當然,這家夥怎麽可能這麽輕易被找到。

    黃小桃歎息一聲道:“線索又中斷了,而且這一次斷得最徹底,凶手殺完了所有要殺的人,我們連他是誰都不知道,這案子看來……”

    我說道:“不,我們還有一條線索,這條線索可能連凶手都沒意識到,可以賭一次看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