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證製度恢複二十多年、特別是近些年來,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製進程的加快,公證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為我國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實踐證明,公證工作已經成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為一種保障實體法正確實施,起著預防糾紛、減少訴訟、促進與世界各國交流與合作的程序性法律製度,公證之理論研究在法學體係中應占有一席之地。但遺憾的是,不僅法學界對公證理論的研究至今未能給予足夠的熱情和重視,比如知名教授學者關於公證研究方麵的文章如鳳毛麟角,偶爾靈光一現,也因孤掌難鳴而未能引起比較廣泛的重視,而且公證行業內部一度對此也沒有清醒的認識和擺上應有的位置。公證處和公證員重具體業務,輕理論研究的情況還很突出,業內雜誌刊登的文章,也是談實踐經驗的多,理論爭鳴的少。這樣的狀況帶來的弊端,一是直接導致行業缺乏凝聚力。公證理論研究的滯後和單薄,使得公證從業人員對公證的淵源、法律依據、機製、定位、作用、中外公證製度的異同優劣比較、公證改革的前景等也就不甚明了。一個行業如果沒有理論的研究,缺乏自己的係統理論,就必然缺少對從業人員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製約業務拓展。沒有理論基礎的實踐一定是低層次的、盲目的,在開拓公證業務過程中當遇到一些困難和法律問題時,一定會因為缺乏相適應的科學理論指導而底氣不足、信心缺乏。三是影響公證宣傳效果。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對公證工作不了解,公證的社會地位還不夠高,這與我們沒有係統化地宣傳公證有直接的關係。而宣傳不夠卻是因為自己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與實踐體係,宣傳缺乏說服力,自己說不清、道不明公證的由來、理念和作用,怎麽在社會上樹立公證行業的崇高威望?!所以理論上的成熟、生動是樹立行業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