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在兩千多年前的項羽與劉邦的楚漢相爭中,在今陝西省寶雞附近的陳倉地方,出過一個曆史上有名的故事,就是韓信設計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策。

    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占據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四川和陝西西南部山區一帶,以南部(今陝西漢中)為都城。

    劉邦在前往南部的途中,接受謀士張良提出的建議,燒毀了沿途的所有棧道(在懸崖上用木頭架設的通道)。這樣做,一方麵是為了便於防禦,一方麵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決不會出來造反了,從而放鬆對劉邦的防範。

    劉邦到南部後,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提出先取關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再向東發展,奪取天下。公元前206年,韓信派幾百名士兵去修複棧道,守衛關中的章邯聽到這個消息,很不以為然,認為幾百裏棧道要修好多年,因此,對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不重視。就在章邯高枕無憂的時候,劉邦和韓信帶領主力迂回行軍,抄小路襲擊陳倉,逼死章邯,又乘勝攻占鹹陽,占領了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

    韓信表麵上派兵修複棧道,裝著要從此出擊,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從小路攻占陳倉,趁敵不備,取得了勝利,這就是有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來曆。韓信水淹楚軍

    楚漢戰爭中漢將韓信在攻下齊國臨淄後,又乘勝向東追擊齊王。這時,楚國派大將龍且率援兵來救齊王。一謀士對龍且說:“漢兵遠道而來,勇於拚戰,其勢不可擋。齊楚兩國的軍隊是在本地應戰,士兵士氣不太高,如果我們不與漢兵交戰,堅守城池,同時派人到所有被漢兵占領的城市去發動齊人,讓他們知道齊王還健在,要他們起來反抗漢兵。齊人反對漢兵,漢軍的糧食很快就會告急,那時漢軍就不戰自垮了。”但龍且固執地認為韓信沒有什麽了不起,很容易對付,他很想同韓信交戰,取得勝利,好向楚王報功領賞,所以,他聽不進這謀士的話,決定同韓信交戰。

    楚漢兩軍隔濰水對峙。韓信命人趕製一萬多沙袋,派人於夜間偷偷地搬到上流將水流阻塞,然後率軍渡水,渡到一半就開始襲擊龍且軍隊,假裝不敵,往回逃跑,龍且以為韓信真的懦弱,就命士兵迅速渡水追擊。當大批楚軍渡河時,韓信命人在上流搬去沙袋,水流突然洶湧而至,楚軍大亂,一大半人沒有渡過河,韓信立刻反擊,殺死龍且,打敗楚軍。劉邦拒諫中計

    漢朝初,韓王姬信勾結匈奴王冒頓,盤踞晉陽代州等地(今山西北部),經常興兵作亂,侵擾百姓。

    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三十萬精兵,一路上所向披靡,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到白登城(今山西大同市附近)附近。

    漢軍前哨見敵營盡是殘兵老卒,疑有詐,不敢輕舉妄動,便回大本營報告。漢高祖聞報,決定進攻。大臣陳平(?—公元前178年)諫道:“冒頓凶悍,姬信奸詐。這恐怕是一條誘敵之計,須再派人去探聽虛實,方可進兵。”劉邦卻說:“他們算得了什麽,楚霸王不比他們厲害?”陳平仍然苦苦勸諫,劉邦隻得派劉敬前去探聽。幾天後,劉敬回來稟報說:“兩國相爭,都想誇張軍容,以聲勢奪人,而現今冒頓故意顯示勢弱,分明是一個‘請君入甕’計,陛下不宜輕進。”

    漢高祖劉邦這時已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哪裏聽得進勸告,他責怪劉敬說:“你敢妄言擾亂軍心,是不是受了姬信的賄賂!”命人把劉敬拘禁起來。

    眾臣看漢高祖攻城的決心已定,沒人再敢勸諫。高祖下令三軍進攻白登城。漢軍沒有遭到抵抗,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地攻占了白登城。黃昏時,忽然城外一聲炮響,匈奴兵漫山遍野而來,把白登城圍得水泄不通。漢高祖這才明白,自己中了“請君入甕”計,後悔也來不及了。改換衣襟迎合口味舉人

    當時,薛地已在楚項梁的統治之下,叔孫通陸續跟隨項梁、項羽出仕在楚國。不過,在公元前205年,漢高祖劉邦攻入項羽所在的彭城後不久,叔孫通即向漢軍投降,追隨高祖左右。在這之前,叔孫通仍改不掉儒者的習慣,經常穿著一身儒服,頭頂圓冠,身著長袍,並鬆鬆地紮著一條布帶。這對出身楚地農家的高祖而言,無疑是一身令其厭惡的打扮。

    高祖原本就極其厭惡儒者,甚至有傳言說,若有人頭頂儒冠去晉見高祖,高祖甚至會脫下他的帽子,並在其中撒尿。叔孫通獲悉此事後,隨即改換上楚國風俗的短衣。也正因為如此,而受到高祖全心的喜愛。

    叔孫通投身漢軍之際,百餘名弟子也跟隨先生投奔漢軍。隻不過,他不但沒向高祖推薦任何一名弟子,還盡是推舉一些原為盜賊或無賴之人。

    弟子們一有機會,便聚在一起互訴不平:“我們奉事先生為師多年,雖蒙上天垂憐,得以投身漢軍,但先生盡是薦舉那些無賴之徒,從不考慮我們的將來。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叔孫通安撫眾弟子道:“請你們等待時機的到來。如今是漢王賭命爭奪天下之際。正因為如此,中意之人,大多是身強力壯之士。不諳兵器用法的學者想要出人頭地,還言之過早。”叔孫通薦舉勇猛之士的功績受到肯定,被任命為博士,並賜以“稷嗣君”的稱號。厚待四老定太子

    漢高祖劉邦想廢太子,立寵妃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呂後知道此事後,萬分焦急,忙叫其弟呂澤去請張良出主意。張良說:“皇上有四個想招而招不來的人,這四人已經很老了,但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如果能把這四個人請出來輔佐太子,並且讓皇上見到他們,這對太子很有利。”

    呂後采納了張良的計策,讓呂澤帶著太子的書信,將四人請入宮來,厚禮相待。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邦平定英布回到長安,患了重病,換太子的念頭更甚。一天,劉邦在宮中舉行酒宴。太子親自為四個白發老者酌酒。劉邦問他們姓名,四人上前各報自己的姓名,原來是東園公、角裏先生、綺裏季和夏黃公。

    劉邦驚訝地說:“我訪求你們好幾年,你們躲著不肯出山,現在為何跟隨我兒呢?”四人齊說:“太子仁孝,愛護賢士,天下有識之士都擁戴太子,所以我們也來為太子效命。”劉邦見太子有四人輔佐,便以為太子“翅膀已硬,難以動搖”,從此,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軍紀明逢敵無所不克漢文帝時,匈奴6萬餘騎犯邊,文帝命三路人馬星夜出發拒敵,並令河內太守周亞夫駐兵細柳,令劉禮、徐厲分駐壩上、棘門、以防不測。

    過了幾天,文帝放心不下,親自去幾個大營視察。先到壩上,再到棘門,文帝都是直接進入營中,並不預先通報。劉、徐二將直到有人報知皇帝前來,才慌慌張張地出迎。文帝也不加怪罪,隻是隨便吩咐幾句,就出來了。

    接著,文帝的禦駕前往周亞夫的細柳營。遠遠望去,營門外甲士排列齊整,或持刀,或持戟,或張弓挾箭,好像真要開戰似的。見此狀,文帝已心中叫好。到營門前,先驅者傳報說是禦駕親臨,門口的衛兵卻不為所動,不讓入營,並上前擋駕:“這裏隻聽將軍命令,不聽天子詔令!”

    先驅還報文帝,文帝親自指揮車隊到營門口,又被衛兵擋住,不讓進去。文帝無奈,便出示符節,交給隨從,讓他入營通報。周亞夫接見來使後,傳令開營門。那衛兵一邊把門打開,一邊囑咐禦手,說將軍有令,禦駕在軍中不得快馳。文帝一聽,隻好讓車隊慢慢行走。到了營門裏麵,隻見周亞夫從容出迎,他穿著甲胄,佩著劍,對文帝作了個長揖,邊行禮邊說:“甲胄在身,不便跪拜,臣按軍禮施行,請陛下勿怪罪!”文帝對周亞夫從嚴治軍的認真勁所感動,他把身子微微前傾,手扶車欄,向周亞夫致敬,並讓人宣諭:“皇帝敬勞將軍!”周亞夫帶著全營軍士,肅立兩旁,鞠躬稱謝。

    文帝又親自叮囑了一些要事,然後出營。周亞夫仍不相送。文帝退出軍營後,又按規定關閉營門。一切都和過去一樣。

    文帝的禦駕走在道上,回頭相顧,不禁感歎係之:“這才算是真正的將軍!壩上、棘門二將和這裏相比,真如同兒戲。假如敵人真來襲擊,還不被對方擒拿?像周亞夫那樣嚴謹,才真正叫無空子可鑽呢。”一忍再忍驕敵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