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霄鷹

    題記:我今年46歲,文學博士,已移居新西蘭整整一年。之前,是廣州一所高校的副教授。37歲時我和現任丈夫,一個新西蘭男人結婚,38歲生大女兒,41歲生二女兒。

    這些年,我越來越不愛照相了,覺得自己看起來真老,但我還是更愛現在的自己。生孩子之前,我喜歡這樣一句話:人生如同沙漠,我們是在一個綠洲和另一個綠洲之間飛行的鳥。有孩子以後,我覺得自己生出了根,長成了綠洲裏的樹。

    因為參加這本書的寫作,我坐下來好好地回想生育女兒的日子。我得承認,我接下來要介紹的40 中國職業女性與新西蘭全職爸爸合作養育孩子的經驗之談,並沒有什麽代表性,但至少它非常與眾不同,希望能帶來一些啟發。

    高齡生育:放輕鬆就好

    我們的兩個女兒都是在新西蘭出生的。托工作的福,每次產假都可以基本銜接上寒暑假(也就是寒假 產假 暑假,帶薪假期妥妥地休夠半年)。生老大時,我家爸爸(我和先生彼此互稱媽媽爸爸,文中“爸爸”指的都是他)請假,陪我一起休了半年;生老二時,他幹脆辭了職全職在家。所以和大多數中國女性相比,我真是幸運極了。

    要問我高齡女性懷孕生產要注意什麽,我會說:沒什麽,放鬆就好。

    我沒有特別照顧過自己。除了服用葉酸和多種維生素片外,幾乎沒有開過小灶,每天騎車上下班。在新西蘭待產,住公婆家,每周值日三天--負責做晚飯,一直到臨產。

    爸爸也沒有特別照顧我。2008年1月的某天,我們趕飛機去新西蘭待產。那時我懷胎七月,肚子已經很大了。我們因為要在新西蘭住半年,所以帶了兩個大箱子還有若幹背囊。出了門,我的目光開始搜尋出租車,爸爸卻說,坐機場大巴很方便啊,為什麽要打車(他認為有公交車不用卻打車是對世界環境不負責任的表現)?我說我這不是懷孕了?他說你懷孕而已又不是生病。於是我一跺腳,背著背囊拉著個大箱子跟他一起坐大巴去了。

    兩個孩子倒是很照顧我,懷孕過程中我幾乎沒有過早孕反應或其他不適。而且,她們都是在預產期前幾天順產的。

    第一胎分娩過程持續了17個小時,生下來都快晚上11點了,所以爸爸很快就被請出去了。護士來看我們,發現嬰兒體溫過低,就讓我解開住院服,然後把孩子扒光了直接放到我胸口,她說:“肌膚相親是最好的保暖方法。”

    夜深人靜,病房裏就剩下我和孩子。裸體的小小人兒窩在我胸口,母女倆相互依偎、相互取暖。然後,就是我自己照顧自己和孩子了。那個晚上,給她喂奶、換尿布……下床上床,走來走去。

    第二天,護士隔兩三小時過來檢查孩子的進食和排泄情況,又來教我替孩子洗澡。爸爸中間過來幾小時,之後又全是我自己照顧孩子。第三天一早就出院了。

    當然也沒有月子可坐。一周後,側切傷口愈合,就該幹嗎幹嗎了。再過一周,重拾每星期做三次晚飯的值日工作。還沒出月,我就跟爸爸一起下海遊了一次泳。4月是南半球的秋天,海水涼得刺骨。就這樣,我也沒坐下傳說中的月子病。

    老二就更順利了,從陣痛到生下來隻用了四個多小時。

    育兒博客裏常有媽媽對比中西坐月子的不同。我覺得,在這裏坐月子最大的不同是:放鬆!沒有在國內感受到的那些緊張和焦慮,人們似乎不太把懷孕、生產、坐月子當回事--這都不過是一個女人作為雌性的哺乳類動物,自然要經曆的事情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