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鹹豐年間,英法聯軍從海上侵入我國。一時間,北京城內人心惶惶,一向賣國求安的滿清朝廷更是驚慌失措,震驚無比。

離圓明園十裏左右,有一個叫謝莊的村子,村裏住著許多獵戶們。其中有個叫馮三保的山東人,精通武術。他的女兒婉貞聰明乖巧,自幼喜愛武術,十幾歲時,各種兵器已是無所不精。

這一年,謝莊人為了保衛家園,抗擊入侵的敵人,組織成立了民團,村民一致推舉武藝高強的馮三保做團練。

馮三保帶領民團全體民兵,在村子的各個路口修築石砦和土堡,立起一麵大旗,上寫“謝莊團練馮”五個大字。

一天中午,偵察人員回報:洋鬼子來了。不一會兒,果然有一個洋鬼子軍官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率領一百多名士兵來到了村外。馮三保命令大家做好準備,裝滿火藥,等待命令。他說:“敵人很強大,沒有十足的把握不要打,節省彈藥。”

這時,敵人已接近石砦,洋槍洋炮乒乒乓乓地亂發亂射,埋伏在砦內的民兵一直按兵不動。敵人越來越近,一百米、五十米、三十米……

“開火!”馮三保見時機已到,大聲下令。

霎時,火槍齊發,敵人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死的死,傷的傷。等敵人鎮定下來再還擊時,民兵們又隱蔽不動了。

幾個回合過後,敵人死傷慘重,倉皇逃跑了。

人們為取得的勝利歡欣鼓舞,隻有馮婉貞眉頭緊鎖,對興奮的父親說:

“小股的敵人是退去了,敵人不會甘心的,大股的敵人應該隨後就會趕來支援,如果敵人使用大炮轟擊,我們的村莊就要變成焦土了。”

“那我們該怎麽辦呢?”聽完婉貞的分析,馮三保問。

“依我看洋鬼子的長處是槍炮厲害,短處是不懂武術;槍炮有利於遠攻,卻不適於在小巷中交戰。我們的槍炮不如敵人,但我們的武術遠勝過他們。不如以我們的長處攻擊敵人的短處,同敵人短兵相接,打一場肉搏戰,或許有勝的希望。”婉貞認真地分析說。

“全村精通武術、能夠迎戰的不超過一百人,敵眾我寡,這不是送羊入虎口嗎,不行不行!”馮三保反對冒險。

“我們的村子就要完了,我一定要盡力來保護它。”婉貞果斷地說。

她立即召集起村中精通武術的青少年,慷慨激昂地說:“現在的情勢已經迫在眉睫了,我們的村莊危在旦夕了。我們是坐以待斃,還是同敵人決一死戰?你們若不願冒險,就算了;若想奮力一搏,就請和我一起幹吧!”

“誓同敵人決一死戰!”

眾人異口同聲。

婉貞他們都穿上黑色的服裝,扛著鋒利的鋼刀,矯健敏捷地奔向村外,在婉貞的指揮下,像猿猴一樣潛伏進村外的密林中,隱沒在枝葉間。

沒多久,敵人真的抬著大炮,氣勢洶洶地來了,大約有五六百人。敵人一進入樹林,婉貞從樹上拔刀躍起,高呼一聲:“衝啊!”其他人也跟著衝入敵群。打得敵人措手不及,人心頓亂,自相踐踏,抱頭鼠竄。

“追呀!不要錯過戰機!”眾人緊追不舍,同敵人激戰到天黑,婉貞他們越戰越勇,敵人被殺得屁滾尿流,丟下百餘具屍體和全部大炮,狼狽逃命了。

馮婉貞麵對危險沉著穩定,認真分析雙方的優勢與劣勢,“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勝利。

簡評

十九歲的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莊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故事在民間得到廣泛的流傳。故事中的民間英雄們武器簡陋,刀劍對槍炮,既無利器,隻能智取。故事的結果是打贏了敵人,不過這隻是眾多抵抗中難得的一例,更多的是流血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