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光寒十九洲。

    接下來又是大宦官在青鸞衛的護衛下攜聖旨而至,宣讀聖旨之後,門客們逐漸散去之後,隻剩下青年人獨自站在原地,神色晦暗。

    這些記憶就像一把降魔杵,狠狠砸在唐周的腦海之中,讓他神魂震蕩,思緒混亂,又像一顆釘子,被一把看不見的錘子狠狠敲擊著,要頂死在他的記憶當中。

    唐周想要運轉神力抵抗,卻發現自己先前吸納的那些神力竟然開始自行其是,不但不聽從他的指揮,而且開始阻塞他原本的氣機運轉。

    內憂外患之下,唐周再也難以忍耐痛苦,雙手捂住腦袋,膝蓋一彎,跪在了龍椅前。

    不知何時,龍椅上出現了一個虛幻的身影,手肘抵在龍椅的扶手上,撐著下巴,靜靜地看著痛苦掙紮的唐周。

    與此同時,那尊銅甲屍來到龍椅旁邊,束手而立,不似帝王,倒像是一個畢恭畢敬的侍衛。

    到了此時,唐周已然明白了。

    他落入了一個陷阱之中。

    先前的神力不過是誘餌罷了,那條連接陵墓的長長甬道,何嚐不像是一條長長的釣線,而他就是那個一口吞下魚餌還沾沾自喜的魚兒。

    這一切,是宋政和地師的陰謀。

    唐周在各種記憶紛雜之下,突然回想起當年他追隨宋政的經曆,宋政不是個氣之人,除了女人不能送,其他的無論功法秘籍還是寶物金銀,都可以送,不過一旦接受了宋政的饋贈,就不能再有反悔的念頭,也就是上船容易下船難。宋政對於叛徒的手段極為酷烈,不僅叛徒本人要受盡折磨後死去,就是叛徒的家人,無論妻兒老幼,一個也不留。唐周就見過兩次宋政親自處置叛徒的景象,無論那人如何求饒,宋政都不為所動,先是在叛徒的麵前將他的一家悉數殺死,然後再將叛徒慢慢折磨致死。

    唐周在這一刻恍然驚醒。

    他又何嚐不是一個叛徒。

    宋政失蹤之前,將自己的基業托付給了澹台雲,可唐周並沒有按照宋政的意思追隨澹台雲,而是投靠了地師,這是一次背叛。

    後來形勢變化,澹台雲和宋政漸行漸遠,而地師又再度與宋政聯手,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唐周又背棄了地師,轉而投靠澹台雲,這是第二次背叛。

    如今宋政東山再起,以他的性子,如何會容忍唐周這個叛徒?

    唐周先前飽受折磨,麵對宋政的示好,顧不得太多,也抱了僥幸心思,覺得宋政失蹤多年之後,性情大變,已經不是當初的宋政,如今看來,卻是他大錯特錯了。

    宋政還是那個宋政。

    按照道理來,一個人造化境的大宗師,不可能這麽輕易地就被人拿下,就是長生地仙也不行。可唐周體內的神力成了關鍵,就好比三軍出征,卻在緊要關頭有一支大軍配合外敵倒戈一擊,內外夾擊,裏應外合,任憑唐周境界再高,在沒有絲毫防備之下也無力抵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