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他們的對話,趙青雲心裏驟然一陣悲哀,良久無語。

    基層的一些幹部,很多時候法律意識非常淡薄,他們以為按照領導或人情為依據辦事,是合情合理的,卻從不考慮是否符合程序或法律。

    就像縣醫院和火葬場的領導們,他們被患者或死者的鬧事搞怕了,隻要能息事寧人,不太離譜的事,能辦就辦了,要不然,鬧出事來,難受挨批問責的還是他們。

    中國人的人情與領導要求,讓人在憤怒之餘,有種無語感。

    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照顧和偏袒,有的時候所產生的困難遠比發展經濟更加讓人難以克服。在部分人的腦子裏,似乎照顧認識的人,照顧有關係的人,是遠遠排在法律之前的,或者說,情和法,也是情在前,法在後。

    包括黃天成站出來為大家頂缸,看上去也是那麽的天經地義,還得到了村民們的擁護,實際上,不也是情大於法的一個表現麽?

    人情大於天,領導指示高於法,這就是落後地區的固有思維模式!

    什麽時候,大家都能按程序和法律辦事,南嶺縣才算真正有了發展,有了進步,有了希望,也隻有這樣,才能讓那些依靠關係、人情和領導指示辦事的人明白,他們所謂的維穩或者鬧事,其實就是在犯法。

    有的時候,趙青雲真想抓住這幫人的脖領子問問,他們這麽做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有一天會因為這些認識上的偏差把自己送進了監獄?

    當然,這最終也隻能是想想,停留在思想中,以趙青雲一個小小村長的地位,不可能做得到,也沒有人會聽他的。

    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趙青雲追求官場進步的動機,不完全是白雪瑩和家族的希望了,也不僅僅是帶領桂花村的村民們脫貧致富,而是要為改變人們固有的思維方式,隻有思想觀念脫了貧,才能實現永久的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這個時候,劉立國的手機響了,他走出去,接聽完很快就返回了,說:“楊副場長,你把情況簡單寫一個材料,交給派出所,我們先走了。”

    “好的,好的!”楊副場長如蒙大赦,連聲答應道。

    “謝謝你啊,以後少不了還要麻煩你。”劉立國匆匆告別。

    “再見,再見,歡迎再來,再來啊,嗬嗬!”楊副場長的告別詞讓劉立國哭笑不得。

    快步走出辦公樓,劉立國對趙青雲說:“縣委辦通知我開縣委常委擴大會議,我得馬上趕過去,剩下的事,我們回按法律程序走。你回去,把相關人員召集好,我會安排人進行調查取證!”

    “好的,我知道。”趙青雲答應了,心裏很清楚,得盡快把老仙找回來,要不然,事實真相就很難查得清。

    劉立國走到院子裏,招呼著還在看押那群所謂家屬的警察,迅速跳上車,飛快駛離了火葬場。

    雨還在下,趙青雲不敢有任何的停留,他得趕緊去尋找老仙和小桃的下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