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起,額索羅斯開始對外資開放。俄股票麵值定得很低,平均隻值50美分到4~5美元之間,股票回報率平均高達1倍以上;國債的回報率也在20%以上,而且80%是3~4個月的短期國債,兌現快。高回報率吸引了許多股民,人們看好俄金融市場,紛紛投資股市和債券市場,期待在金融市場上大賺一筆。1997年是俄經濟轉軌以來吸入外資最多的一年。俄從1991年至2007年一共吸入外資237.5億美元,其中1997年即達100多億美元。但是外資總額中直接投資隻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資本投資,來得快,走得也快,這就埋下了隱患。1997年10月間,外資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國債交易額。

    (二)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

    1997年7月泰國首先爆發的金融危機對俄金融市場的影響還不大,在8~9月間還有大量外資湧入。但是,10月亞洲風暴開始侵襲韓國時,金融危機立即對俄金融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因在俄金融市場中韓資占有一定比重,韓國發生金融危機後,大量韓資撤出俄羅斯市場,以解本國之苦,其他外國投資者也紛紛跟進,結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間由於大量拋售股票,股價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債券市場和匯率市場。當時俄羅斯央行拿出35億美元拯救債市,以維持國債的收益率吸住外資。雖然國債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資依然撤走了100億美元。

    第一波金融風暴還沒完全退去,在1998年5月~6月間又開始了第二波金融風暴,緊接著1998年7月到八月又發生了第三次更為嚴重的波動。第二次大波動的誘因則主要由國內的“信任危機”引發的。第二次大波動其實早在1997年的時候就埋下了禍根。

    1997年3月23日總統出於政治考慮,突然解散切爾諾梅爾金政府及解除其總理職務,引致政府、總統與杜馬在新總理任命問題上的爭鬥。經過三次杜馬表決才勉強通過基裏延科總理的任命。在這一個月政府危機期間,經濟領導受到很大影響,政府少收稅款30億美元,使拮據的財政更是雪上加霜。同時,由於新任命總理基裏延科年輕,資曆淺,缺乏財團、政黨的支持和治國經驗。人們對這樣一個新政府信心不足,遂導致不少投資者撤出市場。

    議會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引起第二次金融市場波動的導火線。“俄羅斯統一電力係統股份公司”已有28%的股票售予外商。可俄國家杜馬又專門通過關於該公司股票處置法,規定外資擁有該公司的股票份額不得超過25%。這樣一來,引起外資對俄政府的不信任,紛紛拋售股票。這個公司的股票在兩周內下跌40%,別的股票也跟著下跌25%~40%。受此影響,國債價格急劇下滑,收益率被迫由50%上升至80%,更加重了政府還債的負擔。美元兌盧布的匯率上升到1∶6.2010~6.2030,超過俄央行規定的最高限額6.1850.而且,這次私有化政策變動已影響後續私有化的推行。最明顯的例子是俄羅斯石油公司擬出售75%股份而無人問津。當然,這也與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暴跌、人們不看好石油生產有關。

    麵對上述不斷發生的金融市場動蕩,新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拯救措施。央行將貼現率由5月19日的30%不斷上調至5月27日的150%。短短8天,提高了4倍。6月4日起曾降至60%,但不久又上調至110%。同時拋售美元幹預匯率,外匯儲備由年初的200億美元減少到150億美元。另外,還大量發行債券,1998年7月13日又從IMF為首的西方大國金融機構借到226個億美元的貸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