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泰國政府終於幡然猛醒:以自身如此不良的經濟狀況、如此薄弱的缺乏有效監管的金融體係去維持如此高估的匯率,實在是不堪重負,於是隻好被迫宣布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製度,順應市場規律。1997年7月2日.泰國被迫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製度。當日泰銖匯率狂跌20%。和泰國具有相同經濟問題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迅速受到泰銖貶值的巨大衝擊。7月11日,菲律賓宣布允許比紹在更大範圍內與美元兌換,當日比紹貶值11.5%。同一天,馬來西亞則通過提高銀行利率阻止林吉特進一步貶值。印度尼西亞被迫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比價,印度尼西亞盾7月2日至14日貶值了14%。

    繼泰國等東盟國家金融風波之後,台灣的台幣貶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機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貶值0.98元,達到1美元兌換29.5元台幣,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相應地當天台灣股市下跌165.55點,10月20日。台幣貶至30.45元兌1美元。台灣股市再跌301.67點。台灣貨幣貶值和股市大跌,不僅使東南亞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而且引發了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趴554.26點,迫使紐約交易所9年來首次使用暫停交易製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股市分別跌4.4%、7.6%、6.6%、6.7%和6.3%。特別是香港股市受外部衝擊,香港恒生指數10月21 H和27日分別跌765.33點和1200點,10月28日再跌1400點,這三大香港股市累計跌幅超過了25%。

    11月下旬,韓國匯市、股市輪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機第三波。11月,韓元匯價持續下挫,其中11月20日開市半小時就狂跌10%,創下了1139韓元兌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韓元兌美元的匯價下跌了30%,韓國股市跌幅也超過20%。與此同時,日本金融危機也進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後有數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或倒閉,日元兌美元也跌破1美元兌換130日元大關,較年初貶值17.03%。

    (三)金融危機的蔓延

    從1998年1月開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重心又轉到印度尼西亞、形成金融危機第四波。l月8日,印度尼西亞盾對美元的匯價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巨額投資業務的香港百富勤投資公司宣告清盤。

    1998年8月,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炒家們對香港發動了新一輪大規模的狙擊,8月初, 大規模狙擊一開始,恒生指數一路跌到6600多點。眼看炒家如意算盤告捷,香港政府突然出手反擊。8月5日,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瑞士聯合銀行等開始在香港大量拋售港元和恒生指數期貨,一天內拋售了200多億港幣。索羅斯大軍認為港府會以提高銀行利率來應對,從而會導致股市立刻下跌,期貨指數也會跟著下滑,炒家就能夠在這個時候在期貨市場低價平盤,大獲期利。

    這次香港政府並未向泰國政府一樣落入索羅斯畫下的圈套,而是運用政府財政儲備如數吸納,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1美元的水平上,銀行同業拆息率隻上升了2%~3%。

    在連續兩天中,索羅斯等炒家又拋售港幣200多億元,令港元拆息大幅上升,港元對美元的匯價一度接近1:7.75的警戒線。金管局再出新招,不僅如數吸納,還將美元購進的港幣存放回銀行體係內,使銀行銀根寬鬆,維持穩定同業拆息率。據測算,兩日相加金管局已承接了約300億至400億港元,遠遠超過本財政年度預計的214億港元的財政赤字;而金融炒家拋出的港元,也接近1997年10月金融風暴時的水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