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得意滿的和姬青悠走出成衣鋪子,阮浩澤心情十分的明媚,這一趟不僅得了一件心愛之人親自挑選的衣服,以後的穿著也都承包了出去。

    默大爺得了一件喜氣洋洋的古風長袍,雖然覺得差了點兒感覺,不過還算滿意,而鄭家三兄妹就笑得有點兒傻了。

    沒有想到不過年不過節的,竟然還有新衣服穿,鄭榮旭覺得有主子就是不一樣,至少不用像以往那般艱難的四處討生活,還饑一頓飽一頓的,這段時間雖然在趕路,可是他們三兄妹明顯長胖了很多,也長高了些,更加有孩子氣了。

    想到這裏,鄭家的三兄妹看姬青悠的眼裏都充滿了感激。

    “沿著這兒,向前走幾步,就是德仁堂,別看德仁堂隻是一家醫館,但是卻有號令天下的醫者的本事,尤其是德仁堂每天可以拿出盈利的一層來免費的診治,在民間有很大的聲譽。”

    隨著吳老頭的引路,眾人才看見那家占地極廣的藥店,有專門的賣藥的窗口,還有專門的門診部門,每個病人都排著整齊的隊伍,依次的接受診治,然後拿藥方抓藥,每張藥方下麵還有醫者的署名。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在這裏沒有身份的高低貴賤,有的隻有病情的輕重緩急,醫者之間也不再敝帚自珍,反而相互的探討著。

    “不出來還不知道,德仁堂在民間的地位真不是吹出來的,隻有這樣真的以濟世救人為目的的醫館,才能真的煥發出生機。”

    阮浩澤隻知道德仁堂是姬青悠的最後退路,沒想到竟然真的被她打理成了全國百姓心中的聖地,這裏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以救死扶傷為理念,沒有那麽多的陰謀詭計,甚至天下的杏林都可以來任意一家醫館坐診,交流醫術心得。

    或許是這份自由不帶目的的純學術氛圍,讓中醫這個各自為派的產業綻放出了它自己的青春,很多隱姓埋名的高手紛紛出山,證明自己的價值,探討自己的疑惑。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醫學工作者的集體智慧,充其量,我隻是穿針引線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展現自我,不用考慮太多,做自己的地方而已。”姬青悠看著裏麵忙碌的人道。

    “其實每個行業都是一樣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都是集體智慧的體現,而他們之所以沒有釋放出自己的光芒,不是他們不夠優秀,而是沒有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平台。”

    姬青悠指著德仁堂道,“那裏是丸藥,一些簡單的病症就不需要醫者的把脈,自己可以買藥治病,而一些有危害的藥物,我們嚴格的控製銷售,如同砒霜,很多人一提起就會想起它的毒性,而在醫者眼裏,它是一種藥,控製了它的銷售渠道,至少可以減少那些被砒霜毒死的人數。”

    “同時丸藥的生產,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試想一下,有些病急需要診治的時候,還要去熬藥,不是白白的浪費了診治的時間麽?大量的中成藥提前做好,減少了治病的時間,需要的時候直接使用就是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一種進步。”

    帶著他們走進藥房,裏麵全部是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藥丸,這些成品藥劑大大的減少了治病時間,也給德仁堂減小了壓力,將診治速度提高了不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