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主持會議。先由新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的李雪峰代表新市委匯報。他在談了北京大學和其他一些學校的情況之後,講了準備向學校布置的八條要求:(一)大字報要貼在校內;(二)開會不要妨礙工作、教學;(三)遊行不要上街;(四)內外區別對待,不準外國人參觀,外國留學生不參加運動;(五)不準到被揪鬥的人家裏鬧;(六)不準打人、汙蔑人;(七)注意保密;(八)積極領導,堅持崗位。他最後提出:“有的學校領導癱瘓了,領導不起來,就派工作組進去領導。希望團中央、中組部組織人力幫助。”

    經過一番討論,會議同意中共北京市委的意見,向北京市一些大學、中學派出工作組,向各學校傳達貫徹所擬的八條要求。劉少奇說:社會主義文化革命已是高潮,要使北京市大中學校有良好的秩序,要把學生很快地組織起來,走上軌道。

    會議精神迅速布置下去。中共北京市委開始向一些大學、中學派工作組。大學工作組成員由中共中央組織部抽調,中學工作組成員由團中央抽調,然後由北京市委統一介紹到各學校。

    “文革”中的第一個工作組,是由陳伯達率領的駐人民日報社工作組,5月31日進駐。第二個工作組是以張承先為組長的駐北京大學工作組,6月1日晚進駐。張承先是中共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已準備調任國務院高等教育部副部長,還沒有到職,正好就先去了北京大學。這兩個最早派出的工作組,是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有關負責同誌商定,並報毛澤東同意的。

    自從向北京大學派工作組的消息在報上公布以後,北京許多大學、中學的師生成群結隊湧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北京市委所在地,強烈要求派工作組進校。大多數學校的黨政領導被青年學生衝擊得夠嗆,確實也無法行使領導職能。為使局麵不致失控,中共北京市委在請示中央同意後,從6月5日起加快了派工作組的步伐。全國大部分省、市和一些中央部、委,也紛紛仿效北京市的做法,陸續向本地區、本係統的一些單位派出了工作組。新調任的文化部常務副部長肖望東(原南京軍區第二政委),還主持向國務院文化係統各單位派出了由軍隊幹部組成的工作組,林彪親自批準從解放軍總政治部抽調300名幹部參加這些工作組。

    工作組開進學校,竭力組織學生有秩序地參加運動。但被《人民日報》那一篇篇激動人心的社論文章撩撥起來的學生們,怎麽也平靜不下來,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學校秩序還在滑坡,混亂局麵迅速向社會擴散。

    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三位常委經過商量,決定去杭州毛澤東那裏開一個會,研究一下運動的指導方針。

    6月9日,三位常委和從北京去開會的人乘一架專機飛抵杭州。

    小會在毛澤東住的劉莊賓館開了兩次。出席會議的,除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和陶鑄,還有根據毛澤東意見增加的陳伯達、汪東興和六個大區的中央局書記李雪峰、宋任窮、劉瀾濤、魏文伯、王任重、李大章,陪同越南勞動黨中央主席胡誌明來杭州的康生,也正好參加。會議完全是務虛性質的漫談,話題換了一個又一個:運動情況,教學改革,提拔年輕人,報紙版麵,點名批判程序,工作組,農村生產,知識分子,民主人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