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經濟學對日常生活到底有多大作用?我這裏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作為參考,一個經濟學家和數學家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三個經濟學家和三個數學家一起乘火車去旅行。數學家譏笑經濟學家沒有真才實學,弄出的學問還擺了一堆諸如“人都是理性的”之類的假設條件,而經濟學家則笑話數學家們過於迂腐,腦子不會拐彎,缺乏理性選擇。最後經濟學家和數學家打賭看誰完成旅行花的錢最少。

    三個數學家於是每個人買了一張票上車,而三個經濟學家卻隻買了一張火車票。列車員來查票時,三個經濟學家就躲到了廁所裏,列車員敲廁所門查票時,經濟學家們從門縫裏遞出一張票說,買了票了,就這樣蒙混過關了。三個數學家一看經濟學家們這樣就省了兩張票錢,很不服氣,於是在回程時也如法炮製,隻買了一張票,可三個經濟學家一張票也沒有買就跟著上了車。數學家們心想,一張票也沒買,看你們怎麽混過去。等到列車員開始查票的時候,三個數學家也像經濟學家們上次一樣,躲到廁所裏去了,而經濟學家們卻坐在座位上沒動。過了一會兒,廁所門外響起了敲門聲,並傳來了查票的聲音。數學家們乖乖地遞出車票,卻不見查票員把票遞回來。原來是經濟學家們冒充查票員,把數學家們的票騙走,躲到另外一個廁所去了。數學家們最後還是被列車員查到了,乖乖的補了三張票,而經濟學家們卻隻掏了一張票的錢,就完成了這次往返旅行。

    這個故事經常被經濟學教授們當做笑話講給剛入門的大學生聽,以此來激發學生們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但在包括經濟學初學者在內的大多數人看來,經濟學既枯燥又乏味,充滿了統計數字和專業術語,遠沒有這則故事生動有趣;而且經濟學總是與貨幣有割舍不斷的聯係,因此,人們普遍以為,經濟學的主題內容是貨幣。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經濟學真正的主題內容是理性,其隱而不彰的深刻內涵就是人們理性地采取行動的事實。經濟學關於理性的假設是針對個人而不是團體。

    經濟學是理解人們行為的方法,它源自這樣的假設:每個人不僅有自己的目標,而且還會主動地選擇正確的方式來實現這些目標。這樣的假設雖然未必總是正確,但很實用。在這樣的假設下發展出來的經濟學,不僅有實用價值,能夠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且這樣的學問本身也由於充滿了理性而足以娛人心智,令人樂而忘返。

    盡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有意無意地運用了一些經濟學知識,但如果對經濟學知識缺乏基本的了解,就容易在處理日常事務時理性不足,給自己的生活平添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