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從屬於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的一種經濟關係。在商品交易過程中,等價交換、賒銷讓渡以及貨幣流通執行支付手段職能時,信用經濟關係便隨之產生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市場經濟的一切活動都以信用為基礎,缺乏信用的市場交易是寸步難行的。

    隨著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製度的確立,西方國家所推崇的理想的自由市場經濟體製和發展模式,是與社會信用管理體係同時建立和同步發展起來的,社會信用體係是市場經濟體製中最重要的製度建設,可以說,市場經濟體製是以社會信用管理體係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製是否完善與成熟,關鍵是看社會信用管理體係是否健全與完善。

    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換的形式是等價交換即同等價值量的相互交換,這是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但是,由於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和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無法保證社會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平衡,因此等價交換隻能通過不等價交換來實現,但從長期看,從全社會看,商品是等價交換的。這種等價交換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在市場交易中,商品所有者之間的關係即條件、權利、機遇應是平等的,它嚴格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進行,不存在什麽特殊的權利;二是商品所有者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換是在相對獨立、自主自願的基礎上進行的,不存在強買強賣和任何附庸關係;三是商品交換嚴格按照等價交換的公平原則進行,不公平的交易是難以成立的。然而傳統的等價交換原則,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即交易雙方在權利、機遇、地位、價值平等的同時,更需要交易信息的公開、對稱、確定與平等,如果雙方掌握的交易信息不公開、不對稱、不確定、不平等,這種交易結果也難以公平和平等。

    在市場經濟中,信息不對稱、不確定,不僅會使交易有失公允,加大交易費用,而且還存在著極大的信用風險與信用危機,而傳統經濟理論往往都忽略了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自資本主義製度產生以來,市場經濟中出現的一切交易風險與信用危機都是由於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可以說每一次的經濟危機包括這次世界金融危機的根源都是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是信用危機的真正根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