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行為中,我們常聽到一個詞叫“投資”,相對於投資,另一個詞“投機”可謂如影隨形。在了解如何投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於投機的種種,以避免在投資中,走入投機的誤區。在這裏,你也許不知道,人類曆史上最早的投機狂潮竟然是由鬱金香引發的吧。

    1602年,荷蘭人在商船參與事務中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革。一批商人組建了一個裝備商船的協會,他們把這個共同的機構稱為東印度公司。政府則賦予這個公司獨家經營權,專門負責荷蘭前往印度的航運事務。

    組建這個公司所需要的資金,共約650萬荷蘭盾,由六個荷蘭城市承擔,並進入了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交易。通過發行股份,即股票,東印度貿易的風險不再由荷蘭政府,而是由商人和投機者承擔。交易所把資金的供求結合了起來,而且是用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因為風險由所有參與者共同承擔。交易所和股票的發明,又使開拓新的業務成為可能。股票的價格,即行情,根據我們今天的觀點,上下波動是很厲害的。在1604年,當公司的第一批商船開往印度洋時,股票的價格就比票麵上漲了三分之一。在最高峰時期,即東印度公司成立100周年時,它的股票上升了1000倍。

    這樣夢幻般的利潤,促使荷蘭人開始用其他物品進行投機。其中最怪異的投機生意,就是用看來完全普通的東西——鬱金香的根莖。鬱金香開始來到歐洲時,是很昂貴的奇花,隻有富裕的家庭才能於春天在自己的小花園裏開辟一塊鬱金香花壇。當很多商人通過交易所的投機富裕起來以後,不知是誰突發異想,覺得有一天對鬱金香的需求也會活躍起來,因此很值得買進一批鬱金香根莖。這是在1634年,東印度公司成立30年之後。於是,鬱金香的價格開始攀升。由於大家都估計這個趨勢還將繼續下去,所以就繼續買進鬱金香,而價格也就不斷攀升。人們對未來價格持續上漲的如癡如醉,不可避免地將鬱金香市場推入了深淵。

    同股票相比,鬱金香的根莖是有形的東西,所以參與投機的人就不僅有貴族和商人,而且也有農民、手藝人、仆人和女傭。在各個小酒館裏都出現了鬱金香交易活動,整個民族都夢想著不費什麽力氣就發起財來。在《布萊恩維爾遊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情節,似乎很能體現鬱金香價格的瘋狂。一個年輕的水手因為通報船訊被一位商人獎賞一頓早餐。這個鬱金香投機商後來發現,貨物中少了一枝價值3000弗羅林,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花莖。當他急匆匆地找到那個水手時,小夥子正津津有味地就著鹹魚大口咀嚼“那個被他當做洋蔥的東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