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輪效應,又稱製輪作用,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尤其是在短期內消費是不可逆的,其習慣效應較大。這種習慣效應,使消費取決於相對收入,即相對於自己過去的高峰收入。

    商朝時,紂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認為在這位精明的國君的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一定會堅如磐石。

    有一天,紂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雙筷子,十分高興地使用這雙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見了,勸他收藏起來,而紂王卻滿不在乎,滿朝文武大臣也不以為然,認為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箕子為此憂心忡忡,有的大臣莫名其妙地問他原因,箕子回答說:“紂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會用土製的瓦罐盛湯裝飯,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製成的飯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難道還會用它來吃粗茶淡飯和豆子煮的湯嗎?大王的餐桌從此頓頓都要擺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綾羅綢緞,住的就要求富麗堂皇,還要大興土木築起樓台亭閣以便取樂了。對這樣的後果我覺得不寒而栗。”

    僅僅5年時間,箕子的預言果然應驗了,商紂王恣意驕奢,荒淫無度,很快便斷送了商湯綿延500年的江山。

    在上麵的故事中,箕子對紂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評價,正是運用了現代經濟學的一種消費效應——“棘輪效應”。

    實際上棘輪效應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學家司馬光一句著名的話來概括,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出自他寫給兒子司馬康的一封家書《訓儉示康》中,除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著名論斷,他還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司馬光秉承清白家風,不喜奢侈浪費,倡導儉樸為美,他寫此家書的目的在於告誡兒子不可沾染紈絝之氣,保持儉樸清廉的家庭傳統。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人們對於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縱,對於過度的乃至貪得無厭的奢求,必須加以節製。如果對自己的欲望不加限製的話,過度地放縱奢侈,沒能培養簡樸的生活習慣,必然會使自古“富不過三代”之說就成了必然,就必然出現“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的情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