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指通過以高於原價的價錢賣出一些活動的票的人。黃牛黨是指黃牛的組織。黃牛通常會購入大量音樂會或體育活動的票,促使門票售罄,令一些遲來而又真的想看該活動的人買不到票,於是他們唯有向黃牛購買。

    自2012年1月1日起,火車票實名製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實施,包括在此前就已實行實名製的高鐵(G字頭)和動車(D字頭)列車的所有鐵路列車都將加入實名製購票的行列。實名製的全麵推開,無疑是對“黃牛黨”們的一個沉重打擊。

    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對黃牛持否定態度,原因是人們認定黃牛黨讓原本可以低價購到商品的人不得不花更多錢購買同質的高價商品。但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說,曾幾何時“黃牛遍地”也有其根由。

    黃牛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在早期搶購大量某種稀缺商品,然後以高出購入價的價格售出,從價格差中獲利。可這裏麵也存在不同的問題:

    我們以音樂會門票為例,假設音樂會賣100張票,票價100元,其中10張被黃牛黨買到,並以200元價格賣出。剛好有100個人想要購買音樂票,那麽必將有10個人不得不選擇買高價的黃牛票或是不去音樂會。假如10個人最後都決定購買黃牛票,那麽很顯然,由於黃牛黨的存在,從黃牛黨那裏買票的10個人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同樣以演唱會為例,那麽假設票數還是100張,而有200人願意以100元的票價購買門票,那麽我們可以確定一個前提,無論如何,都將會有100人無法參加演唱會,這其中一定有人願意以高於最初的價格買入門票。由於10張票被黃牛黨購入,那麽,願意以200元買票的10人將獲得這10張票。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有沒有黃牛黨,總會有100人參加演唱會,100人不能參加。現在我們想知道的是黃牛黨從中獲得利潤會不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當黃牛黨手中門票數較少時,我們分析後會發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首先,黃牛黨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勞動——例如為了買票而事先查詢時間,通宵排隊,收購門票,並想辦法售票——雖然由於最終他們售出的還是原本買入的商品,按照政治經濟學的觀點,他們的勞動並沒有創造價值,是對資源的浪費。

    不過我們發現“黃牛交易”賤買貴賣的性質也更像商業資本運作的模式。按我們課本上的知識可知,商業資本在市場中有很積極的作用,有利於縮短流通時間,節約流通費用,“黃牛交易”雖然沒有明顯體現這些特點,但“黃牛交易”的存在仍為部分人提供了便利。由於黃牛交易存在這個特點,部分人會認為黃牛交易是完全合理的,這也是我們解析黃牛交易的難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