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的時候,發生過讓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事情的起因很簡單,鄰桌的男生在操場上踢足球,不小心把球踢錯了方向,結果把初二一班的玻璃打碎了。這個男生很後悔,趕緊跑到教務處認錯,並主動拿出錢賠給了學校後勤部,每個人都以為這件事可以這樣結束了。

    當天恰逢周末,而且天氣不是很冷,學校後勤部決定下周一再換新玻璃。大家覺得這個想法也挺合理的,就沒人反對。

    可是周一早上大家回到學校全都傻了眼,與初二一班並列的整整一幢教學樓的玻璃幾乎全部被打碎。

    周末這兩天風和日麗,而且這麽大的損壞程度絕不會是天然損壞。如果是人為損壞,那是什麽原因呢,什麽人和學校有這樣大的矛盾呢。

    忽然一個學生說,會不會是調皮的小孩子,也許就是看到咱們學校的那一塊玻璃壞了,他們就以為這些玻璃是可以用來做遊戲的,然後就損壞了其餘的玻璃。

    通過走訪周圍的居民,學校得到的回答與那個學生猜測的相同,玻璃就是一些調皮的小孩子打碎的。這下,學校可要大批量的購買玻璃,請人重裝了。

    在經濟學上,這種情況叫做破窗效應。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曾做過一個關於破窗效應的實驗:

    他買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這個社區相對整潔繁華。把另一輛停在紐約布朗克斯區,這個地方相對雜亂,沒有秩序。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車的車牌摘掉,然後讓頂棚保持打開著,結果當天晚上就被偷走了。但放在帕洛阿爾托的那一輛,過了一個星期還好端端的放在那。可是當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打碎了之後。不到幾個小時,那輛車就不見了。

    這一實驗告訴人們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人們還應高度警覺那些不易察覺的微小的過錯,以便及時矯正,避免惡果發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