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存在,僅僅是社會分工的需要嗎?企業家作為一個階層登上曆史舞台,他們存在的意義是否隻為了追逐利潤?現代的經濟學家們,解釋了經濟學最“微觀”、最經濟的靈魂的問題——關於企業的問題,並由此引導企業改變了它的經營管理理念,走出了企業發展的新模式。

    世界上為什麽有企業?在我們的地球上,每個小時都有新的企業成立,也有老的企業消亡。眾所周知,企業是經濟的微觀細胞。那麽,這個細胞為什麽存在?它在當今的經濟社會生活中到底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發揮著怎麽樣的作用呢?

    這曾經是很多代經濟學家不能徹底解答的問題,最終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因為對企業的研究而改變經濟學的進程,他名叫羅納德·科斯(Ronald。H。%Coase)。

    1937年,年僅27歲、默默無聞的科斯,寫了一篇名為《企業的性質》的文章,在被好幾家雜誌拒絕以後,最後終於發表在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家》雜誌。

    在文章中,科斯慧眼獨具地解釋道:雖然企業家可以在市場上買到所有的人力物力,可是找貨、比貨、訪價、議價等都要付出時間和體力,因此,成立一個常設性的公司(廠商),就可以減少或免去“利用市場”的成本。

    在科斯之前,企業曾被經濟學家當做看不懂的“黑箱”,而科斯揭開了企業的神秘麵紗。

    科斯提出了過去人們所忽略的“交易成本”。這種“交易成本”如同“看不見的手”在運作過程中所產生的“摩擦力”。而科斯的偉大之處,在於發現了經濟世界的“摩擦力”。一個沒有交易成本的世界,宛如自然界沒有摩擦力一樣,是不現實的。市場價格機製不可能在真空中運行,它必然要付出“交易成本”。而企業的存在,就是為了把這種“摩擦力”盡可能降低到最小。

    起先,斯科的這篇文章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之後20多年科斯的另一篇重要論文《社會成本問題》問世後,《企業的性質》才引起經濟學界的高度評價。此後幾十年來,這篇文章已經成為經濟學裏最常被引用的論文之一。而科斯能在1991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這篇文章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