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

    待所有流民的問題全部解決掉之後,在溫如言的帶領下,各鄉鎮的所有青年全部都投入到了挖掘水渠的工程之中。

    靖州地處西北,這裏的條件確實可以用惡劣兩個字來形容了,土地雖有不少,但上好的良田卻是不多,不僅如此,就連中等土地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多,最多的,還是那些下等土地。

    上好的良田一年可以種植兩次,中等土地一年隻能種植一次,而下等土地,種一次,卻還必須再等一年才能種植,否則根本收獲不到多少東西。

    其實說下來,下等土地多,還是因為灌溉的不夠,整個靖州城根本沒有河流,距離這裏最近的大河都已經在百裏開外了。

    以前農夫種植莊稼全靠水井裏的水來澆灌,這就可以想象的到,一年能往田裏澆多少水?

    土地那麽多,若是不下雨,就得全靠農夫們一桶一桶的提水,人的力氣能有多大?若是以往,舉一家之力,澆灌一塊土地也得十來天。若是遇到那常年不下雨的時候,地裏的莊稼基本上也就算是廢了。

    經下麵官員說完這一點之後,溫如言便召集靖州上下所有官員再次討論了一番,最後將剩餘的銀兩全部拿了出來,用來挖掘水渠,將河水引過來,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靖州所有土地每年都能有穩定的收獲。

    溫如言做事從來都不喜歡拖泥帶水,說幹就幹,命令一發出,當即便獲得了所有百姓的響應。

    廢話,這都是為了他們,他們怎麽可能會不同意?

    況且流民回村之後,溫如言雖然按人頭給每家每戶都發放了糧食,但那又能有多少,整個靖州上下村民不下數百萬,就靠周天子給溫如言留下的那些銀兩,又夠買多少糧食?

    一家人省吃儉用的話,估計也就堪堪夠生活一個多月的,之後還得靠朝廷來接濟,若是朝廷救濟晚了,那他們不還得挨餓?

    眼下還不算是春種的最佳時機,跟著靖王殿下一起幹活,每日裏還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不僅如此,還有月錢發放,又有誰能不積極?

    這工程雖大,但架不住人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以那條大河上遊為起點,下遊為終點,一個長約一百五十餘裏寬五丈深兩丈的環形水渠便挖好了。

    溫如言並沒有強行更改那條大河流動的軌跡,那個工程根本不是這點銀子就能完成的,他能做的,就是搞這麽一個半圓形的河道,引河流過來,再從下麵匯入那條大河。

    自工程完結的那日,河流引進來之後,整個靖州上下又是徹底的沸騰了!

    這是什麽?

    這可是能福蔭十幾代的工程!有了這條支流,靖州百姓再不用擔心土地灌溉的問題。

    而溫如言也是因為這個工程,徹底讓靖州上下所有人都記在了心裏。

    在這個年代百姓們還都是淳樸的,誰對他們好,他們自然就會記住誰!

    無數人對溫如言感恩戴德,工程完結的那日,上萬民眾同時對溫如言跪倒在地,山呼靖王殿下四字!

    當時的那種場景,饒是溫如言心智過堅也是差點紅了眼眶!

    河水引過來之後,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再分出無數小支流,引進各個村落之中,隻是這個時候溫如言卻難受了。

    因為他沒錢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