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龍友趕到阮大铖的幕府之時,正巧馬士英也在,這兩個壞人根本就不盼天下太平,隻顧自身安危,他們得知南京可能會遭難之時,想的根本不是南京的百姓和國家的命運,而是在分析每一種戰況之後,自己的利益會受到多大的牽扯,還在算計著自己的那些小理論。

    他們關注的隻是自己剛剛複興的權勢會不會再一次遭到變故,他們隻想知道要是左良玉真的攻下南京城了,一切後果會如何?會不會將原有的官員都再度革職,或者他們要是可以和左良玉攀上關係,會不會權力不減反而巨增?這些都是阮大铖和馬士英所關心的。什麽南京城的百姓,在他們眼裏根本就是一文不值的東西,因此根本就不會在意。

    其實能有這樣的結果是必然的,阮大铖是什麽人?他就是個眾人周知的小人。而那個馬士英更是如此。馬士英的祖籍在貴州,本姓姓李,後來因為過繼給了馬氏,才改姓,在崇禎帝在位時他任鳳陽總督,他和阮大铖誌同道合,兩人均屬作惡多端的腐敗官員,有他們倆出現的地方就有狂風暴雨的出現,可見此二人興風作浪的能力是多麽的強大。

    無論阮大铖說什麽,做什麽,馬士英都會隨聲附和,這一次也不例外。

    當楊龍友將侯方域的親筆信件拿給阮大铖和馬士英過目之時,二人根本還沒看過信,阮大铖就惡意再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將侯方域等複社人員一網打盡是他的願望,而這樣的一封信就給了他足夠的機會。

    剛聽到了侯方域幾個字,阮大铖的心中就開始湧出侯方域的惡行,他想自己複仇的機會終於到來了,沒有什麽比複仇更重要的了,隻要有機會就一定不能放過,為了這樣一個機會阮大铖不知道等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怎麽可能輕易就讓到手的鴨子飛走呢?

    阮大铖直截了當地回複了楊龍友,他覺得侯方域根本就不是什麽想要拯救南京的百姓,而是想要企圖裏應外合的謀反,他這信根本就不是勸和。馬士英自然會附和著說出一些抨擊侯方域的話來,他也覺得事出有因,侯方域一直帶頭與他們這些在朝之人作對,怎麽可能在這時伸手幫助他們想出解決國危的辦法呢?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荒唐至極!而這樣的一封信足以證明侯方域一直在和左良玉有著頻繁的往來,看來謀反之日近在眼前。

    聽了阮大铖和馬士英的分析,楊龍友急忙解釋,這一封信是自己求侯方域才寫的,而且每一句都是他親眼所見,並沒有謀反之意,隻是想救南京而已。

    但是阮大铖卻反駁了楊龍友的說法,他認為楊龍友隻是被侯方域的正直假象所蒙蔽了,就算楊龍友目不轉睛地看著侯方域寫信,也不能保證侯方域就不會在心中暗藏一些語言,或者在文字中藏些玄機,或者在信件的標點之處,標出記號,這些都是侯方域與外界勾結的動作,隻不過侯方域輕手利腳,動作敏捷,騙過了楊龍友,但是侯方域的這些小伎倆別想瞞過他和馬士英的法眼。因此,阮大铖根本就沒再給楊龍友更多解釋的機會,上來就滔滔不絕地將自己的理論說了一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