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朱平安提出“改革開放”的時候,就已經讓高拱和張居正感到震撼了。

    之後,兩人心裏也有一定準備了。

    可是當朱平安將現代經驗總結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觀點提出後,高拱和張居正還是再一次被深深震撼到了。在兩人看來,朱平安的這一論點將農工商的地位、作用和關係,解釋的淋漓盡致,發前人之所未發,可謂是震古鑠今。

    一個穩字,突出了農業的國之根本地位;一個富字,點明了手工業的貢獻;一個活字,宛若畫龍點睛,將商業不可或缺的地位表達的淋漓盡致。

    之前,高拱提出:本以農為本,以商為輔,輕徭薄賦,恤商惠商。

    接著,張居正更進一步提出:古之為國者,使商通有無,農力本穡。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

    現在,朱平安則是又更進一步提出: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從高拱到張居正再到朱平安,三人一脈相承,循序漸進,到朱平安這,基本就是頂峰了。

    “善。”

    即便挑剔如高拱,在回味片刻後,也忍不住對朱平安讚了一個“善”字。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朱大人此論可謂是講透了農、工、商,雖然朱大人年紀少,可是眼光卻是老辣,居正受益良多。”

    張居正輕聲重複了一遍,拱手抱拳對朱平安揖了一揖,讚歎不已道。

    在聽到高拱的“善”字後,朱平安就知道自己今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嗬嗬

    意料之鄭

    如果領先你們幾百年的國策和經驗都不能令你們刮目相看的話,那才出乎意料呢。

    目的達到就好了。

    謙謙君子嘛,該謙虛的還是要謙虛的。

    “這隻是平安一些不成熟的拙見,其內尚有諸多未曾理順之處,日後還要向高大人和張大人多多請教。”

    聽了高拱、張居正的讚賞後,朱平安憨厚的笑了笑,謙虛的搖了搖頭。

    見朱平安沒有被衝昏頭腦,高拱微微點零頭。

    高拱本人恃才傲物、負氣淩人,但卻反感別人如此,在高拱看來,除了自己,那些恃才傲物的人,都是些“一瓶不響,半瓶晃蕩”的徒有虛名、淺薄之輩。

    高拱有這個自信。

    自己出身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祖父是孝宗成化年間丙午科的舉人,官至工部郎中;父親是武宗庚午科舉人、丁醜科進士,曆任工部主事、員外郎,官至光祿寺少卿;長兄是本朝十四年的進士及第,曆任知府、參政,現任職都察院僉都禦史。

    耳濡目染且自幼就有名師教誨,當父親提督山東學政時,自己就拜師與山東大名鼎鼎的誥封中憲大夫的前都察院僉都禦史李麟山,六年時光學盡了李禦史的學問,李禦史自認無從教誨自己,又將自己推薦至致仕閣老賈詠門下,數年時間,盡得賈老真傳,隨後幾年自己又遊學河南,就學於大梁書院,師從當時最有名望的李夢陽、王廷相,一年之後,因為學識深厚廣博、滿腹經綸,學問折服了李夢陽、王廷相,還被大梁書院聘任為教習,教授生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