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張四維起過這個府邸裏麵還有一個練武場,晉商有讓家族子弟打熬身體的傳統,一般大家族都會備下一個練武場,張家在京城的這處府邸也不例外。

    張四維善談兵事,除了受其舅父王崇古影響較大外,估計跟晉商的這個傳統也不無關係。

    朱平安從現代而來,看多了軍事雜誌以及逛遍了各種軍事論壇,也算得上資深軍事發燒友,之前閑暇時跟張四維在兵事上麵也嘴炮很多,每每搬出以前在論壇上看的各種論斷,然後數番論辯,都能讓張四維驚奇不已。

    王世貞對兵事不感冒,每每朱平安和張四維論辯的時候,王世貞總是嗤之以鼻。

    到了張四維府上,朱平安著人通傳,不出片刻,張四維便披著長衫大笑著迎了出來,“哈哈哈,子厚你子可回來了。”

    “子維兄,別來無恙。”朱平安微笑著拱手。

    “少來,走,來為兄府上共飲一杯,把酒暢談。”

    張四維搖頭笑著,攬著朱平安的肩膀一同進了府中,隨後吩咐下人溫酒備茶,擺宴書房。

    通過跟張四維的聊才得知,原來王世貞並不在張四維這,今早刑部主事李攀龍主持詩酒會,邀請了宗臣、徐中孝梁有譽等人參加,王世貞也赴會去了。張四維剛剛在練武場打熬筋骨,聽下人朱平安來了,也沒來得及穿好衣服,就披著出來了。

    “子維緣何未與文生同去?”朱平安好奇的問道。

    “李大人講究文必秦漢,詩必漢唐……我跟他們尿不到一塊去。”張四維搖了搖頭笑道。

    “嗯,以往跟文生暢聊也知道文生素來倡導文學複古,倒是與那李大人不謀而合。”朱平安點零頭。

    “我和文生本是走下刑部關係,問問你的奏折的事,中間也與李大人有過一麵之緣,至於文生結識了這李大人,倒也算是誤打誤撞了。”張四維解釋道。

    “原來是因為我的緣故,平安慚愧,一封奏折,讓子維和文生多費心了。”朱平安這才明白王世貞跟李攀龍結實的原因,一時間對王世貞和張四維很是感動。

    對於李攀龍,朱平安也是知道的,曆史上就跟王世貞關係很是密切,李攀龍是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比自己等人中進士早了七年。曆史上李攀龍就先後與謝榛、王世貞、宗臣、徐中孝梁有譽、吳國倫等人結社論詩,跟王世貞同為明代文學“後七子“首領之一,被譽為“宗工巨匠”。

    王世貞原本是為了自己的那封奏折去刑部奔走,沒想到誤打誤撞結識了李攀龍,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果然難以更改。想來,“後七子”也快要步上日程了。

    “你我三人,何論彼此。你有事,我和文生又豈能坐視不管。”張四維笑著搖了搖頭,然後又正色的看向朱平安道,“子厚,你可知道,你那封奏折可是生生攪動了京城的湖水。”(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