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老吳科舉屢屢受挫,後來於嘉靖二十多年成了歲貢生,為了方便在南京成賢街國子監就讀,老吳遷居來了應天,住在成賢街附近,以賣文為生。

    雖然祭海明天才正式開始,但是已經有不少看熱鬧的人在遠處看了。

    按照老吳的生活半徑,說不定,搞不好,老吳就在這些圍觀的百姓之中。或者,明天正式祭海的時候,老吳同誌讀書之餘,來看個熱鬧也說不定。

    這麽大規模的祭海,數十年也難得一遇,跑來看個熱鬧也實屬正常。

    正在朱平安的思緒被這一根十來米高的巨大定海神針石柱引的神遊時候,聽到耳邊傳來一聲熟悉的聲音,“哈哈哈,賢侄你來了。我特意在我江淮營旁給你預留了一塊地安營紮寨。”

    朱平安抬頭就看到了在多位將領簇擁下的臨淮侯,臨淮侯正一臉笑意的向自己走來。

    臨淮候與自己一樣,穿的也是一身戎裝,全副甲肖,難得有他能穿的下的超大號甲胄,一定是特別定製的。不過,肥胖的臨淮侯,穿上甲胄後,噸位在那擺著,看上去跟一頭

    熊似的,視覺上還挺有大將範的。

    此刻的臨淮侯已經是江淮副總兵了,駐紮金山衛,整飭江洋,總製淮海,剃度海防,他所駐紮的金山衛是大明四大名衛之一,是一個軍事重鎮,是一座磚石建成的堅城,有“石

    頭城(應天)下第一城”的美譽,地點就在上海,距離沙洲這也不遠。

    就近原則嘛,他被趙文華下令調來,帶兵協助祭海,也是情理之中。

    “拜見伯父。”朱平安翻身下馬,向臨淮侯走去,拱手拜見。

    “咱們叔侄之間客氣什麽,走走走,帶著你的兵,跟我走。我給你留的那塊地,上風上水還平坦,絕對是安營紮寨的好地方。”

    臨淮侯一臉熱情的說著,不容拒絕的拽著朱平安的胳膊就往前走。

    好吧,驗證了,臨淮侯不是虛胖,還真是有一把子力氣,朱平安還真是拒絕不了。

    當然,朱平安也沒有拒絕的想法,畢竟隻是臨時紮營,挨著臨淮侯的江淮大營也沒什麽。

    很快,朱平安就帶著浙軍來到了臨淮侯魔下江淮大營紮營的地方。

    這是樹林旁的草地,地勢平坦,距離不太遠的地方有一條蜿蜒的溪流,的確是個紮營的好地方。

    看江淮大營的營帳數量,朱平安推算了一下,臨譙焦些次帶了大約三千人馬。

    不過,雖然是臨時營地,但是江淮大營的防禦也太鬆懈了,沒有柵欄鹿角,隻是在門口看到幾個站崗的,周圍連巡邏的兵也沒有。

    “這地方怎麽樣賢侄?”臨淮侯指著預留的空地,一臉自得的向朱平安問道。

    “近林便於取材,近水便於取水,地勢平坦,的確是個紮營的好地方。”朱平安毫不吝嗇的誇獎道。

    臨淮候臉上的笑容頓時更盛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