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涉及到先帝趙禎,所以必須要趙曙的許可。

    趙曙眯眼點頭。

    “先帝聞訊很是高興,令準備三萬貫作為交趾出兵的報酬,若是能平定儂智高,事後還有重賞。”

    趙曙看向了韓琦。

    韓琦低頭。

    當年的大宋君臣聞訊都是喜不自勝,覺著這是大好事。

    “狄青一到西南就斷然阻止了此事,他大宋若是連儂智高都無法剿滅,那麽交趾大軍入境一旦窺探到這般虛弱的大宋,定然會頻繁入寇,於是此事終止。”

    沈安行禮,認真的道:“臣請問陛下和諸位相公,當年若是無狄武襄,西南可還安好嗎?”

    無人回答。

    沈安的聲音漸漸大了起來,如金鐵,“當年若是無狄武襄,西南定然糜爛,隨即會從南席卷到北方,整個大宋將不得安寧。交趾人會膨脹起來,繼續窺視大宋的北方,若是遼人趁機出手,大宋危矣!”

    這算是大宋的一件醜事,這些年無人提及。此刻被沈安了出來,趙曙倒是不覺得什麽,因為那不是他的錯。

    可韓琦等人卻覺著麵上無光。

    老韓雖然跋扈,但卻不是那等愛胡攪蠻纏的人,他皺眉道:“當年儂智高席卷西南,京城震動,那時朝中最擔心的不是西南,而是會趁火打劫的遼人,所以才會答應此事。後來交趾狼子野心露了出來,大家才知道,那是以虎謀皮。狄青……眼光卓越。”

    韓琦低頭表示認可。

    “臣近些年琢磨過大宋的戰例,發現朝中總是喜歡對前方的戰事指手畫腳,導致將士們無所適從。為何無所適從?因為那些製定謀略之人,壓根就不懂戰陣之事!”

    讓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這在後世是個普遍真理,可此刻卻更講究一個政治正確。

    包拯幹咳一聲,“此事……從長計議。”

    曾公亮點點頭,覺著包拯還是顧大局的。

    為何要從長計議?

    因為這事兒涉及到以文製武的祖製。

    沈安知道這個道理,但他既然謀劃了許久,哪裏會停止。

    他道:“陛下,那日在樞密院時,幾位官員輪番了些謀劃,臣仔細聽了,又回家琢磨了許久。”

    這話給了文官麵子,表示你們的謀劃太過高深,我還得要琢磨許久才明白。

    “有人當分兵五路,用排山倒海之勢攻伐遼國。”

    沈安的臉頰微微抖了一下,隻想罵娘。

    分兵五路,那是北方啊!

    “有人當從雁門出奇兵,直取遼饒西京,隨後遼人必然來援,如此大宋趁機從雄州出兵北伐。”

    那些方案沈安一一了出來,最後就是批駁,“所謂分兵五路,這是極為優勢之舉,可大宋有多少戰馬?有多少嫻熟的騎兵?有多少精銳?”

    分你妹的兵!

    沈安微怒,“分兵五路,若臣是耶律洪基,無需管什麽五路,隻管一路去,擊潰大宋一路,隨後一一擊破就是了。什麽五路?那是削弱自身的愚蠢行徑。”

    歐陽修不懂兵法,問道:“可征伐西夏不是分兵了嗎?”

    沈安苦笑道:“大宋對西賊有優勢啊!而且西賊地盤狹窄,並無多少回旋的餘地,所以才敢分兵。若是遼國,陛下,臣請地圖。”

    趙曙點頭,有人拿霖圖來。

    “諸位請看。”

    不用沈安,隻需看一下地圖就明白了。

    “這些地方多山,遼軍有充足的手段來應對。而且遼軍騎兵眾多,來回奔襲,讓人防不勝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