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朝中有足夠的貨幣儲存,那麽就能通過貨幣的投放數量來控製經濟的發展。比如經濟發展過快,有失控的危險,這時候就需要減少貨幣投放的數量,讓市場缺錢……所謂市場,可以理解為需要用錢的地方。市場缺錢,增長就會減慢,失控的危險就會消滅在萌芽狀態……”

    這是一個很新鮮的理論。

    趙曙看向了包拯。

    三司使是專家,需要結合大宋的現狀給他一個解。

    “官家,大宋缺錢,比如某個商人想進貨,但卻受困於手中無錢……怎麽辦?他隻能停止此次進貨。”

    包拯是半路出家的三司使,對經濟也是二把刀。

    可他做事認真,在三司幾年的時間裏對大宋經濟有了深入了解,知道缺錢的弊端,但卻找不到解決方案。

    “他停止了此次進貨,那麽本來該賣出這批貨物的那個商人就損失了這筆生意,而更上麵的……製造這些貨物的工匠或是百姓,他們就少了這批收入……一直算上去,大宋就會損失了這筆賦稅,無數人就會損失了收入……官家,沈安的經濟增長,臣的理解就是多出了無數筆生意,這樣無數人就會多了收入,朝中也會多了賦稅……這便是經濟。”

    啪啪啪……

    趙曙正在思索這番話,被這個聲音打斷了思路,等他板著臉看去時,卻是沈安在鼓掌。

    沈安沒法不鼓掌,他沒想到包拯在三司幾年之後,竟然能出這番話來。

    誰敢老包是庸人,此刻的沈安就敢和他拚命。

    沈安尷尬的停住了鼓掌,趙曙沒好氣的道:“如此來,實則就是……一筆筆的生意往來會給各行各業增加收入,而缺錢會導致這些生意停滯或是減少……後果就是那些饒收入減少,朝中的賦稅減少……也就,百姓和朝中的富裕需要商業不斷增長……”

    “是的,陛下。”沈安的歡喜之情連趙曙都感受到了。

    這子是覺得朕竟然不愚笨,所以才歡喜的嗎?

    趙曙有些糾結這種歡喜。

    “銅錢不可為!”

    沈安首先就給銅錢下了爛藥:“官家,銅錢的價值太低,而大宋的經濟體量卻太大,若是全數用銅錢,怎麽弄都不夠,而且還會很麻煩。銅礦的開采和冶煉很麻煩,這不符合朝中的利益。”

    這就好比後世隻發行一元的鋼鏰,可在龐大的經濟體量之下,攜帶大量的鋼鏰就成了一個大麻煩。

    而且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銅錢的鑄造成本不低,這就讓朝中發行貨幣成了不賺錢的買賣……

    換做後世的任何人來,都會發行銅錢不劃算。

    可此刻的大宋能用什麽去替代銅錢?

    “金銀太少,不可為。”

    這一點大宋君臣都知道,所以才糾結。

    金銀無法作為貨幣出現,那麽還有什麽?

    就隻有銅錢了啊!

    頭痛!

    “臣以為唯一的出路就是紙鈔。”

    金銀要想作為貨幣,量大是必須的。

    可大宋本土的量卻不夠,按照沈安的了解,若是想用金銀作為貨幣,大宋本土的儲備沒希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