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郭鵬麾下識文斷字的,稍微讀過一點書的全部都被拉上來幹活兒了。

    郭鵬辟關羽為兵曹,辟張飛為尉曹,辟趙雲為賊曹,又辟郭烈做門下曹。

    然後郭鵬又想到了糜竺,寫信給老老實實幫自己做生意賺大錢的糜竺。

    郭鵬詢問他有沒有想法來上穀郡做自己的郡少府,為自己掌管財政的想法,如果有的話,盡管來找自己。

    接著郭鵬寫信去家鄉,安排郭土和郭金那邊把郭氏莊園之中對農務、水利、家長裏短糾紛等工作做得比較好的人送來一批。

    順便想把已經十七歲的曹純喊來上穀郡一起同事,給他安排一個職位,好減輕一下自己這邊的人才缺口。

    郭鵬順便打算問問自己已經做了好幾年沛國相的老爹有沒有什麽人才可以推薦給自己,好讓自己這邊的壓力一些。

    他特別要文職人才,武將他這邊已經不缺了。

    潁川一帶出文人,老爹在周邊深耕十數年,又任沛國相數年,應該也積攢了相當一部分人脈才是。

    自己討伐黃巾軍獲勝、郭單升任兩千石之後,郭鴻那邊就已經選擇主動和郭單修複關係。

    郭單得到了郭鵬的勸誡,也就大大方方地接受了郭鴻的歉意,還回到郭氏宗祠祭拜先祖,悲傷哭泣。

    修複了和郭氏宗族的關係之後,郭單在沛國做沛國相就得到了郭氏的幫助。

    他的手下聚集了一批來自於沛國本地和潁川郡老家的人才,把班子拉起來,事情也做得有模有樣。

    郭鵬希望老爹可以給自己推薦一些靠譜的人才。

    然後郭鵬又派人去幽州並州和冀州尋訪人才,希望可以尋訪到一些有名氣的人才,然後視情況而定,他會親自出動去拜訪人家,用最高規格的待遇辟他為官。

    文人,有才華的人,都好這口,這個時代士族子弟一般都以被名士高官辟召為榮。

    郭鵬是兩千石官員,還有偌大軍功,在北地一帶聲威整,被郭鵬拜訪辟官應該是很有麵子的事情。

    這一點心理郭鵬是一清二楚的。

    當然郭鵬也很清楚,宗族鄉土觀念很重的時代,郡屬吏一般都由本郡人士擔任,方便治理,也方便為官,更方便回家,有各種現實原因。

    所以一些身份高有才華也有進身之階的人是不會響應自己的。

    上穀郡這樣的偏僻窮困人口稀少的邊郡實在沒什麽吸引力,除非對方看好郭鵬的未來,進行投資。

    所以他還是把更多的希望放在了郭單身上,希望老爹能給點力。

    雖然眼下沒有足夠的人才,但是靠郭鵬勉強的安排,加上上穀郡人少,還是把上穀郡的行政給運轉了起來。

    郭鵬發現上穀郡的農業生產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水利設施等也非常陳舊,於是便安排軍隊裏識字比較多的士卒跟著軍官們去安定流民。

    號召他們到荒廢的土地上定居,修建房屋,開墾田地,他從冀州訂購了農具、種子和耕牛,交給民眾在規定的區域內屯田,耕種出來的糧食按照比例分成。

    這是最早的屯田製度,郭鵬想到了這個製度,就決定在自己主掌的上穀郡內推行,對於屢遭戰火的上穀郡來正是最快恢複秩序安定的方法。

    大量流民因此得到了安置,在識字的士兵的安排和護送之下前往規定區域定居,開墾田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