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瑾成功利用廉政風暴和劉健之死轉移矛盾的這幾個月的時間裏,西北經濟危機日漸趨於平緩。

    西域三府率先穩定下來。

    人口少、商業規模不大,農業規模卻尚可,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域三府很快就度過了經濟危機,恢複了正常生活。

    曹昂、司馬懿和諸葛亮利用各自的手段和理念,用不同的方式帶領西域三府度過危機,雖然說商業規模縮減了很多,但是日子還是能照常過下去。

    涼州的情況則沒有那麽好,很多上了規模的商鋪無法經營下去,隻能倒閉,小商戶就更別說了。

    活下來的隻有資金能夠堅持住衝擊的或者更為幸運的隻和貴霜帝國做生意的商戶。

    他們活下來了,有機會堅持到下一個繁盛期的到來,盡管他們也損失慘重,可終究還有希望,重整之後的市場經曆了一波蕭條,消費降低,但是競爭壓力也小了。

    而沒能堅持下來的自然是嗚呼哀哉,負債累累,多少人那真的是死的心都有。

    要不是呂虔用手上的那筆資金幫著他們銷掉了一部分的債務,現在因此而死的人或許早已讓各地方官員焦頭爛額。

    可是就算有呂虔幫著銷掉一部分債務,有些擴張過於嚴重的大商戶也還是沒能堅持住。

    他們的資金鏈到底還是斷裂,於是破產,負債累累,為此自殺的商人有十多個,留下一屁股爛債讓當地官府左右為難,十分頭疼。

    最後相當一部分還要官府幫著擦屁股。

    然後還出現了一個比較嚴重的情況。

    各地財政部官員擔心分期還債的人太多,會影響他們的年終考核,所以在執行層麵多加刁難。

    他們不願給那些破產商戶分期還債,總要他們盡快歸還債務,以減輕自己的行政負擔。

    呂虔多次頒布政令,要求各地方財政部分部不得強硬要求破產商戶立刻還錢,必須進行研究和評估,允許他們分期還債。

    然後進一步宣布分期還債的數量和規模不納入財政部的年終考核標準。

    關於這個政令,呂虔還是特意上表請郭瑾做了定奪。

    然後由郭瑾下旨到財政部,命令財政部不以分期還債的數量和規模作為年終考核參照,讓地方財政部沒有相關的擔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