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南書房侍讀也做得不安穩,我們都是來自各自官衙的屬官,被挑選到陛下身邊當侍讀,固然惹人豔羨,卻也遭到上級的防備和不滿。

    我出發前,聽說內閣曹首輔對同樣擔任侍讀的徐元直頗有微詞,更兼之前暴虐的司隸校尉程仲德蟄伏數月不曾行動,讓人不知道他又在盤算著一些什麽。

    現在誰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又會突然暴起,眼下這個局麵,非常危險,根本由不得我們荊州人率先出頭啊,率先出頭,便率先被打擊!”

    龐德公和黃承彥麵色緊張,身為潁川人卻和荊州人牽扯過深的司馬徽的表情也不好。

    蔡瑁見龐統說了真話,覺得自己也要說一些龐統不方便說出來的真話。

    荊州派係要是遭到殘酷打壓,他這個荊州刺史的仕途也就到頭了。

    “眼下在朝中任職的荊州人可著實不少,龐公,您的兒子也在朝中任職,還有黃公的女婿諸葛孔明,眼下這個局麵,與其說是打壓,不如說是保護。”

    蔡瑁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一下這件事情。

    “要是荊州人讓滿朝官員不滿,荊州官員的前途就危險了,陛下身邊欣賞的荊州人不少,陛下不想讓這些人受到衝擊,前途受損,所以,才決定拿學業堂下手,給天下人看。”

    蔡瑁要是這麽說,其實也沒啥問題,因為這的確也是郭鵬的一層考慮。

    真要讓荊州人犯了眾怒,他也不好過於偏袒。

    到時候他所欣賞的諸葛亮啊,龐統啊,蔣琬啊這一群人,都要受到牽連,和他們有關的人也要受到牽連。

    這對他未來的政府架構會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作為皇帝,他要在這次派係鬥爭爆發之前,把問題解決掉,不能讓荊州派係就真的被這一波帶走。

    不過這件事情發展到現在,也是荊州人不知檢點不知退讓過於鋒芒畢露造成的。

    自從科考開始,每年文舉的狀元都是你荊州人,你荊州人未免太不知進退了。

    這要是等個二三十年,咱們還不都要你們荊州人當牛做馬?

    那還不如現在就把你們廢了。

    蔡瑁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龐德公等三人也基本上了解了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

    事已至此,他們發現自己的確沒有退路了。

    天下人都對荊州人和荊州學業堂怨念頗深,如果他們不知好歹不知收斂,恐怕朝堂上針對荊州人的風暴很快就要刮起來了。

    這可不是在說笑。

    郭鵬連消帶打收拾掉青兗冀三州士人的勢力的時候,他們也不是沒有在背後推波助瀾。

    隻是這個時候,已經輪到他們了。

    推波助瀾的變成了那些曾經被打壓的人,一切仿佛繞了一圈,又回來了。

    很顯然,郭某人隻是辦事情比較有章法而已。

    了解到這件事情的實質,龐德公等三人就很清楚,他們實際上是沒有選擇的。

    麵對凶悍的魏天子,麵對魏天子背後那些張牙舞爪的其他勢力,他們沒有招架之力,沒有討價還價的功夫,隻能選擇服從。

    否則,整個荊州的官員勢力都要遭到皇帝的處理。

    事已至此,沒什麽好說的,麵對重重壓力,為了保護荊州人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珍貴的政治勢力,這些大學者們、名士們或多或少的都選擇了妥協,選擇了退讓。

    皇帝讓他們走,他們就走好了,總歸比一鍋端要好。

    偶爾有些故土難離不想離開的,被親朋好友一頓苦勸,還是淚水漣漣的認命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