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雍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很多朝臣的問題。

    他們不知道為什麽郭鵬會關注起氣候問題,並且還因為氣候問題搞起了大運河工程。

    如此巨大的工程,耗時耗力耗錢,這些錢拿來給大家發福利不好嗎?

    非要用在這種事情上。

    郭鵬素來不想和群臣解釋這些目前解釋不清楚的事情,氣候變遷,小冰河期之類的事情,這個時候的人們很難理解。

    但是有些時候不解釋也不行。

    尤其在這種單獨和臣子相處的時候,不解釋的話,多少有點不近人情。

    所以認真的想了想該怎麽解釋,郭鵬緩緩開口。

    “因為我曾經看過一些前朝記錄,說先漢時,長安地區周邊桃花燦爛,每到春暖時節,長安城周邊就開滿了桃花,非常燦爛,美麗,可是時至今日,長安城周邊已經沒有了桃花的蹤跡。

    我曾以為是戰亂導致長安城周邊的桃花被毀,但是我派人去調查之後才發現,不是因為戰亂被毀,而是現在長安地區根本種不活桃樹,因為天冷,桃樹活不了。”

    郭鵬緩緩踱步道:“所以我就覺得疑惑,為什麽先漢的長安可以活桃樹,到現在卻活不了桃樹?現在桃樹隻能在更南邊的地方生長,而不能活在關中,這其中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我南征北戰的時候便察覺到,越往北,越冷,越往南,越暖,我就在想,南北之間的冷暖之別,是否是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春秋時也有人提出,橘生淮北則為枳,橘生淮南則為橘。

    為什麽,同一物種,生在淮北和生在淮南就完全不同呢?為什麽?我想了很久,覺得或許就是冷暖之別造成的,當初我征討袁術從淮北進攻淮南,便覺得一河之隔,兩地冷暖大有不同。

    過了淮河,越是往南,則越為暖濕,而到了淮北,則覺得較之淮南顯得更為幹燥,寒冷,然後,我就覺得,先漢時的長安周邊,是否也和如今的淮南一樣暖濕呢?”

    聽到郭鵬的這番論斷,顧雍便覺得十分驚奇。

    “這……這個方麵的問題,臣從未想過,隻是臣也清楚,江東的暖濕,絕非幽州上穀郡可以相比,乃至於中原都不能與之相比。”

    “所以啊,先漢時期能長在長安的桃樹,現在卻活不成,這是否說明,現如今,整個華夏大地上的氣候,較之當初已經冷了不少呢?”

    郭鵬又拋出一個結論。

    這讓顧雍覺得驚奇、荒謬、聞所未聞,但是細細一想,卻又覺得莫名的有可能。

    “因為糧食生產需要溫暖的氣候,而陛下覺得現如今的氣候比先漢時要冷,於是陛下認為這會影響糧食產量?”

    “對,我就是如此擔憂的。”

    郭鵬點了點頭。

    顧雍皺眉道:“可是糧食產量年年上漲,農業稅收即使在陛下減免稅收的情況下,也是逐年增多的,這不正好說明這兩件事情之間的影響並不大嗎?”

    郭鵬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之所以糧食產量上漲,農稅上漲,是因為現如今耕地的數量和朝廷掌握的生產人口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人越多,地越多,則產量自然上漲,如果人越多地越多產量卻降低了,現在感到憂慮的,難道會隻有我一人嗎?”

    顧雍覺得郭鵬說的很有道理,他竟然無言以對。

    “雖然糧食產量不斷增高,但是這是因為耕地數量不斷增多,耕地數量增多的同時,人口也在增長,勞動力固然增加,可是勞動力也要吃飯,吃飯的人也多了。

    量大,消耗的也大,總體來說,危機依然很大,一旦真的讓這種寒冷的氣候影響了糧食收成,又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呢?所以,大運河就是為此而存在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