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該選擇誰呢?

    郭瑾認真的思考了起來。

    郭鵬則等待著郭瑾的回答。

    思考了一會兒,郭瑾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吏部尚書張昭,出身徐州,乃是徐州籍人士所敬仰的長者,失去糜氏的情況下,通過張昭,不僅可以穩定人心,還能起到兒子所需要的效果,所以,張昭是一個很好的人選。”

    郭瑾看向郭鵬,郭鵬滿意的點零頭。

    “不錯,張昭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人選,與張昭結親,就不是簡單地一石二鳥了,這是個很好的選擇,還有呢?”

    郭鵬繼續詢問。

    “還有?”

    郭瑾皺了皺眉頭:“一文一武,應該夠了吧?父親,朝中也沒有那麽多臣子需要我們去在意吧?”

    郭鵬搖頭否認。

    “子龍是軍方,張昭是新興勢力,老人呢?隨為父一起創業的老人呢?他們雖然沒有那麽大的名聲,但是一樣擁有很高的地位和不的功勳,在朝中勢力是最大的。

    你不僅要爭取未來的新人,也不能忘記老人,因為新人終有一日也要變為老人。你若隻看重新人而不注意維護老人,那麽不僅會讓老人心寒,也會讓新人猶豫。”

    郭瑾恍然大悟,表示明白。

    “那麽,兒子應該選擇誰呢?父親麾下老臣,有未嫁女兒的,還要在老臣之中具備資曆的……”

    郭鵬想了一會兒,忽然想到了一個人。

    “外交部尚書辛毗,跟隨我很久,資曆頗深,雖然曾經為袁紹效力,但是其兄辛評先追隨你大父任職,後來跟隨我,立下戰功和政績,我正準備任命他為新一任的青州刺史,此時,正是你需要去拉攏他的時候。”

    眼下,延德年間整整十年的政治風暴之下,開國功勳老臣中掌握權力的已經為數不多。

    辛氏兄弟就是其中的少數派。

    他們身為潁川人,首先與郭鵬有同鄉之宜,其後也有創業的功勳。

    辛評最早跟隨郭單在沛國任職,後來董卓之亂前,郭單去職前往青州,辛評也跟著一起前往青州跟隨郭鵬,在郭鵬麾下曆任縣令、郡守、尚書等地方、中央官職,履曆深厚,資曆深厚。

    至於辛毗,是辛評的弟弟,兩兄弟遵循亂世之中大家豪族的生存準則,分別投靠郭鵬和袁紹,袁紹被郭鵬擊敗之後,辛毗被辛評勸服,投靠了郭鵬,也曆任地方、中央官職,累有政績。

    後來,就做了外交部尚書這個清閑的不要不要的喝茶職位。

    偶爾有點事情做,也是一些事,等【國際】被郭鵬消滅幹淨之後,除了貴霜國和安息國的使臣外,他已經沒有什麽需要去做的了,非常清閑,無所事事。

    也正因為無所事事,辛毗和外交部躲過了曆年來的數次政治風暴,從未受到牽連,一直苟到如今,辛氏家族還是完完整整。

    可謂是鹹魚有鹹福。

    眼下,在這個新人不斷進入、老臣不斷退出的時刻,辛氏兄弟兩人已經成為了郭鵬創業時代的老臣的代表性人物之二。

    拉攏一下人畜無害的辛氏家族,不可謂不是皇室的恩典,以及向沒什麽存在感的老臣施恩的好機會。

    郭瑾想通了這個關節,頓時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郭鵬的很對。

    然後郭鵬又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眼睛一亮,笑道:“辛毗有一個女兒,已經二十歲,卻還沒有許給任何人家,據因為她很有才華,非常聰明,看不上一般人,為父以為,這個女子很不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