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縣令,有縣尉,還有縣府裏的其他官員,他們的出力使得縣府的政令不通暢,使得鄉村的抵抗力度衰落,調度不及時充分。

    一個縣的範圍內,就會出現大量的村莊被破壞,很多人被殺死,很多資源被擄掠。

    若是縣政府及時消滅內賊保住縣城還好,但是有那麽些個縣城,縣令被殺或者縣令本身就是造反的帶頭者,直接就脅迫整個縣的人們一起跳反,造成重大損失。

    郡級政府和州級政府在郭魏政權的架構裏並非是多麽強力的政府,上不達中央下不至地方,還要受到各種牽製,被中央官署各種侵奪權力。

    郡級政府和州級政府真心沒多大的權力。

    真正接觸地方實權較大的,反而是縣級政府。

    所以一旦縣級政府出了問題,整個縣都要為其所害,鄉村是比較難以應對的。

    冀州十郡範圍內,有個位數的縣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盡管如此,也不是沒有仁人誌士和基層官員還在努力挽回局勢,率領民兵拚死抵抗,扼守要地絕不認輸,為正規軍的平叛爭取時間,並且點燃狼煙和烽火,向周圍尚且平安的民兵隊伍求援。

    為了更好地推進互相之間的訊息傳遞,每一個屯田村莊建立起來之後,郭鵬都會要求他們儲存一定量的狼煙烽火燃料,以便於在需要的時候發起求援訊息。

    這種準備在這一次的大叛亂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率領五千衛軍來到冀州推動清丈土地的衛軍將領彭啟得到狼煙四起烽火燃遍的消息之後,立刻意識到這是豪強發動了叛亂。

    這和他出發之前趙雲給他的絕密任命是一樣的。

    這個任命來自於皇帝本人。

    皇帝讓彭啟做好心理準備,一旦冀州發生豪強叛亂,他要給洛陽送消息,還要竭盡全力在援兵抵達以前穩住局勢。

    所以出發的時候,彭啟特意攜帶了數量更大的戰馬,確保麾下騎兵一人雙馬,可以利用冀州優越的交通條件實現高速機動。

    這樣可以實現高速平叛。

    不過當他率領魏軍騎兵四散而出的時候,看到的情況卻和他想象中的慘狀大有不同。

    雖然冀州暫時沒有刺史,也有很多重要官員落馬,但是豪強們發起的叛亂卻沒有造成很大規模的動蕩。

    冀州基層政府大多完好,且一旦發生災人禍之類的,各自的指揮係統也獨立於上級行政命令,有便宜行事的資格。

    村鄉二級政府在早先郭鵬還沒有大規模掌握縣級政府的時候,就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應急機製,不需要對上級政府負責,一旦出事,村鄉為單位的基層政權自己都可以反應過來。

    民兵迅速集合保衛家園,不需要縣府下令。

    郭鵬打從一開始就在防著這群人,他知道真正能和他一條心的,不願意下大亂的就是這些鄉村基層人員和老農們,所以他真正相信的就是這群黎庶。

    對於士人和寒門豪強,他始終予以最大限度的防備。

    鄉村製度和民兵製度從最開始就是為了增強動員力和防備士人、豪強在地方的叛亂。

    他早就知道自己必然和這些人有一戰,士人們被他架空成了空中樓閣,無法勾結地方豪強造反,就被幹掉了。

    現在豪強們失去了和士人勾結的機會,但是豪強們尚且還能靠自己,必然會有頭鐵俠為了自己的財產不惜一戰。

    那個時候,就是鄉村製度和民兵製度顯露力量的時候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