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樁一件件全部都是對未來的設想和憂慮。

    “當下我等達成的成就雖然空前,但也因此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前朝未曾遇到過的問題,若不能很好地應對,則今日將士為了開疆拓土而流的血,就白流了。”

    郭鵬講完了全部,在地圖前略有些疲憊的坐了下來,喘了口氣,不無憂慮的歎息著。

    “我能預料很多事情,卻也有很多無法預料的事情,但是我知道,有些土地是不能放棄的,無論多難,無論多耗費國家糧餉,西北,草原,還有遼東,都是不能丟棄的。

    一旦丟棄,我魏的人口核心地區將立刻遭到軍事威脅,一旦被侵犯,為此需要付出的代價是維持西北遼東這些領土的數十倍。

    這些領土看上去十分消耗糧秣錢財,可是卻能提供重要的緩衝,讓敵人無法威脅到我腹地,可以間接降低軍事衝突造成的損失。”

    郭鵬指著這些被自己一一拿下的領土:“有這些邊疆領土存在,任何敵人都不能輕鬆奔襲我魏腹地,必須要穿越層層阻礙,這些領土要是不在了,人口聚居的地方就要被直接威脅。

    好像前漢,匈奴鮮卑每一次掠地都能劫掠走大量人口和糧秣,建築物也會被破壞,破壞隻要三,建設卻要三年,諸君設想,到底是禦敵於國門之外輕鬆,還是放棄邊防好?”

    這樣的問題,自然是有標準答案的。

    人們並非不知道,隻是事情到了那個地步,帝國內部已經崩壞到了做不到的地步了。

    一如明朝,明朝人並非不知道朱元璋建立北方防線的意義所在,但是從朱棣時期開始,明政府就有了放棄朱元璋建立的北方防線的趨勢。

    朱棣之後,明帝國的北方防線節節後退,節節放棄,最後已經放棄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

    連河套地區都放棄了。

    到嘉靖萬曆時期,基本上國土後凸了秦朝的地步,也就比北宋強一點,至少還有長城,其他的實在不值得誇讚。

    朱元璋朱棣兩代馬上皇帝給明朝打下來的偌大疆域,因為沒有妥善的治理和妥善的規劃,遂被逐漸放棄。

    官員們喊著退一步則少耗費一些糧餉的口號,一步一步的把朱元璋建立起來的防線拆毀,放棄,把內地人口精華地區直接暴露在了草原騎兵的攻擊範圍之內。

    結果不言而喻。

    非但沒有省錢,花的錢還更多了,直接掏空了國庫,帝國首都也頻頻暴露在遊牧騎兵的威脅之下,到後期,直接被滿清數次威脅,瀕臨崩潰。

    明朝也不是沒有仁人誌士想要恢複祖先的疆域,恢複河套掌握戰略主動權,但是非但沒有得到支持,還落得身死的下場。

    魏帝國的國庫支出雖然很大,資金流水非常龐大,但是時至今日,魏帝國的國庫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

    延德年號使用至今的八年間,有三年國庫都能收支平衡,剩下五年也是略有赤字但並不嚴重的模式。

    很多新官員對此嘖嘖稱奇,但是一些從前漢時代走來的老官僚卻對此心知肚明,一清二楚,並不覺得這是什麽奇跡。

    前漢時代遍布帝國疆域上那數量龐大的莊園被毀滅很多,雖然不是全部,但也被毀滅了很多,那部分收入被郭鵬直接掌握,國庫當然不會缺錢。

    當然,這絕對是損害了豪強地主階級的利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