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報名,無需舉薦。

    無需地方、中央官員的舉薦,就可以報名,參加考試,經過水平極高的考試和相對慘烈的黜落製度,擇優選擇適合做官的官員。

    考試由禮部負責,禮部尚書許靖擔任主考官,籌備明年,也就是延德八年的第一場科舉考試。

    一應規矩采用當年業城舉辦的論才大典的舊製,科舉考試的開始時間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一,也就是春暖花開之時。

    從現在就可以開始籌備了。

    一切塵埃落定,皇帝以絕對的權力和威望強行通過了廢察舉立科舉的命令。

    這一次,皇帝沒有和任何人做任何妥協,任何要求都被皇帝嚴格要求通過,並且頒布全國,通行實施。

    大朝輝就此散會,莫名激動的黎庶官員群體和氛圍極其壓抑的士人官僚群體還有夾在中間的寒門官員群體各自離開。

    他們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思考和準備。

    核心決策層被留了下來。

    包括各大官署首腦及其副手,還有九部尚書們,以及不屬於其中的孔羨,還有賈逵。

    這些人組成了魏帝國的核心決策層,經驗豐富的決策大腦,都是人中翹楚。

    麵對他們的情緒,郭鵬進行了安撫。

    “這一次通過科舉考試的決議,你們的出力是至關重要的,你們為我穩住朝局,穩住政府,有功,是功臣,你們可以自選二子,蔭封入仕就職,無需參加科舉考試。”

    決策圈的人精們互相看了看,齊齊鬆了一口氣。

    皇帝到底是給他們這些高官留了一條口子,讓他們可以放心的享受特權的安排,從而和那些倒黴蛋們劃開界限。

    經曆了皇帝陛下疾風驟雨一般的打擊,他們可不願意再次接受皇帝陛下的鐵拳了。

    所以心裏有再多不滿,他們也要忍著,也要壓抑住自己的情緒,不能讓情緒失控。

    不過眼下,皇帝陛下似乎打算盡管是在科舉體製之下,也會給他們留一條路,方便他們更好更平坦的行走。

    經曆鐵拳之後,這顆棗子是那麽的香甜,那麽的誘人,那麽的美好。

    對於郭某人而言,讓出這一點點的利益也是無所謂的。

    因為一旦科舉形成了規模,成為了和舉孝廉一樣的官員入仕“正途”以後,官員之間的鄙視鏈自然會形成。

    隻有走科考道路的才是最優秀的官員,才是可以承擔大任的官員,走蔭封道路的都是沒卵用的官員。

    官場上會自發形成一些潛規則之類的規矩。

    比如明朝庶吉士的存在,隻有一甲前三名和其餘少數大選之年的幸運兒可以成為庶吉士。

    而將來若要進入內閣成為閣老,就非要是庶吉士出身不可,否則就不能進入內閣。

    庶吉士自然都是曆年來科考成績最好的前三甲或者二甲中的頂尖佼佼者,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種【學曆至上】的論調。

    必須要考試考得好,才能走到人臣巔峰。

    因此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樣的社會共識才能形成並且一直持續。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你們這些士人年代的餘孽們難道還能掀起什麽風浪嗎?

    隻要郭某人稍加引導,多重用曆年科舉考試一甲前三名和二甲前十名,很快,科舉至上和學曆至上的氛圍就能形成,士族的榮耀和血統論很快就會被拋棄到塵埃裏。

    官員之間的科考成績鄙視鏈都能鄙視死你。

    縣官不如現管啊!

    大科考時代,就算你爹是內閣首輔,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自己要是沒有功名,不是庶吉士,那一樣別想進入內閣,別想得到正規出身的科考官員們的承認和接受,別想掌握最高權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