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最先反應過來,其餘三人反應的也不是很慢,也意識到這是皇帝的陰謀。

    他們大驚失色之餘,有心解釋,卻很快發現這個事情沒辦法解釋。

    和皇帝聯姻的事情之前鬧的是沸沸揚揚,整個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都知道他們靠著和皇帝合作賺取了大的好處。

    現在更進一步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解釋?

    他們已經被士人們看做叛徒,再要解釋開罪了皇帝,豈非兩頭不討好?

    軍事勳貴集團和官僚集團已經看他們很不爽,再要得罪皇帝,士人不把他們撕了,皇帝都要把他們吃了。

    到時候就算皇帝失敗,被迫妥協,想要收拾他們還是輕輕鬆鬆的。

    所有的退路都被堵死,或者,打從他們第一次妥協開始,就已經沒有退路了。

    大勢如此,皇帝和士人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已然到了非黑即白的地步,中間已經容不得灰色地帶的存在。

    支持察舉,還是支持科舉,這就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雙方不能共存。

    四大家心裏苦,可是一句話也不出口,看著同僚們驚異的眼神,他們是真的感覺到了什麽叫啞巴吃黃連有苦不出。

    事已至此,,也沒有意義了。

    士人們對他們各自的府邸發動進攻,到處鬧事,示威,攪亂洛陽的正常經濟生活秩序,大有皇帝不妥協他們就不罷休的架勢。

    魏深、屈楚、齊遠、馬邈等朝廷中下層官員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最大,也最為反對,所以他們群情激憤。

    以其中話聲音最大或者組織反抗最積極的幾人為首腦,讓他們承擔起了組織的任務,與太學生們聯合在一起,就是要把事情鬧得越大越好。

    這樣一來,整個洛陽城都不安生。

    如此,給皇帝帶來的壓力會無比的巨大,等這件事情波及到霖方上之後,地方上那些官員的怒火和反抗也會進一步動搖皇帝的意誌。

    他們的鬥爭就贏了。

    就和當年中央與地方串聯在一起逼迫劉秀妥協的那樣。

    一場鬥爭,可以贏取二百年繁榮,怎麽看怎麽值!

    於是,他們打起精神。

    一邊衝擊許靖的家,一邊衝擊孔袁荀賈四大家族的家,一邊還要逼迫著一些有名氣的人和掌握權力的高官表態支持他們,否則就是敵人,許靖和四大家就是下場!

    在沒有更高等級的士人官員下場之前,魏深、屈楚、齊遠、馬邈等四人成為反抗行動的公開領袖,各有分工。

    魏深負責領導太學生們,給太學生們以目標指引和行動綱領,其餘三人則負責維持組織官員們的抗議行動。

    眼看著士人們把事情鬧得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大,一些原先不願意表態的官員和名人現在也有點猶豫,有些動搖。

    皇帝那邊一直都沒什麽反應,幫他話的許靖和不知道是不是站在他這邊的四大家被圍攻,也不出話。

    不止如此,士人太學生們還進一步發起了罷課行動。

    自己不上課,還不允許其他太學內的學生上課。

    那些寒門子弟和黎庶子弟,想上課的,就被他們霸占了大講堂,不準他們去上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