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者,兵甲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別尊卑之序,有變則濟遠近之難。

    戰馬是否優良,對於國家興亡和安寧有很大的意義,這是古人也知道的事情。

    以馬為姓的馬遠更加清楚這一點。

    中原地區原有馬種,由於長期圈養和駕車,其奔跑能力及耐力均大大降低,對於速度和耐力要求極高的騎兵來,這種馬並不理想。

    所以引進優良血統的戰馬進行戰馬血統改良就很重要。

    但是這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中原地區馬匹和高原馬匹之間產生區別的原因在於戰馬的飼養環境。

    中原北部和西部有廣袤的草原和高原,地廣人稀,方便馬匹奔跑、馳騁,對馬匹的飼養屬於放養。

    而中原地區因為地理限製,傳統的養馬方法為圈養,限製了馬匹的活動範圍。

    一開始還好,日子一久,放養和圈養對馬匹的影響就體現出來了。

    不能改變中原地區圈養馬匹的習俗,那麽除非不間斷地進行戰馬的血統改良,否則血統改良的優勢還是會失去,優秀的戰馬還是要退化成駑馬。

    這很危險,因為郭某人並不能保證這一點,或者魏帝國並不能總是保證能及時引入優秀血統的戰馬來改良血統。

    而並州和河西之地所能飼養的戰馬數量到底還是有限的。

    因此郭某人才決定把西域和地區和北部鮮卑所占據的草原地區拿下,長久占據,用作中原的畜牧區,打造草原畜牧經濟,把這條思路給盤活。

    他要在這些地方飼養牲畜,給中原提供肉食和奶製品,也要在這些地方放養戰馬,輔以血統改良,以徹底改變中原戰馬不斷退化的窘境。

    戰馬就是冷兵器時代的坦克,尤其是裝備了騎兵三神器之後,隨著魏軍係統內騎兵數量的不斷增加,騎兵獲勝的戰例不斷出現,這一點不斷得到證明。

    於禁突襲扶餘國王城所依靠的就是裝備了三神器的騎兵,高速奔馳,甚至沒怎麽休息,所以一舉突襲王城的時候,扶餘國根本不曾反應過來。

    以高頭大馬和強悍的勇士打造而成的重甲騎兵更是如此,雖然他們在戰場上的實戰經驗並不多,但是每一次登場,必然在敵饒軍陣內造成腥風血雨。

    而且在中原養馬真的很貴。

    沒有牧草,隻能讓戰馬吃稻穀,而養一匹馬需要的土地可以養活三十到五十個人,這筆經濟賬怎麽算怎麽不劃算。

    搞到最後怕不是要搞成馬吃饒圈地運動了。

    宋人為此吃的大虧,郭某人絕對不會重蹈覆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