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皇帝的立場上,肯定是選擇前一個混蛋了。

    不過這樣一來,那些礦稅太監在地方胡作非為,破壞地方經濟,也會間接減少地方稅收,降低國庫收入,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皇帝有錢了,蛀蟲們也有錢了,但是國庫沒錢了,一出事兒,大家都裝聾作啞推卸責任,誰也不想出錢去辦事,還要互相扯後腿。

    最後苦的還是黎民百姓。

    從上到下腐敗透頂,全是混蛋,到了這個地步還不覆滅,還真是朱元璋遺德和張居正的改革在支撐。

    皇帝的內庫其實在很多時候都能給帝國起到一個兜底的作用,聰明的皇帝更會合理利用自己的內庫庫存,而且一旦想辦什麽事情,內庫存款是否充足,就能主導這件事情的走向。

    花國庫錢辦事,是要和帝國官員扯皮的,花內庫錢辦事,就沒有人能個不是。

    郭某饒內庫錢款數量巨大,但是支出一樣龐大。

    搞秘密工場就要花很多錢,搞臨淄營更是一個無底洞,逢年過節給官員賞賜,軍隊立了功給軍隊將領還有士兵賞賜,平常偶爾的關懷,這些錢,基本上都是內庫支出。

    內廷幾千饒支出要走內庫,要是有什麽大災災的,皇帝也要從內庫裏掏點錢出來意思意思。

    皇帝看似富甲下,擁有四海,實際上,也是一個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窮角色。

    為了保持體麵的生活,保持皇帝的尊嚴,花錢那是沒的,沒錢也要當有錢來花。

    所以每到王朝末期,皇帝們一個個的吃相都變得很難看,親自下場和群臣搶錢,簡直連皇帝高高在上的神秘感也不要了。

    也不是皇帝不要臉,實在是沒錢用了,平常消費還特別大,再不搞點錢,那就真的要出問題了。

    郭某饒消費也相當大。

    所以雖然有大量收入,但是很多收入都是決定好了用處的,郭某人自己所用的反而不多,內庫積蓄也有限,還想方設法在內廷減少支出,嚴控任何一筆支出。

    延德元年內廷十監建立以來,通過內閣審計司的把關,郭某人已經至少打殺了三十個吃相難看的內侍宦官。

    倒也不是不讓他們撈點油水,撈點油水為自己的以後考慮,郭某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

    但是有些人吃相實在難看,犯了忌諱,那就沒的,把他們當做肥羊,養肥了,宰掉,錢還是歸皇帝,歸內庫。

    可是龐大的內廷也總要有人辦事。

    現在支出的數量不斷增加,收益來源卻沒有變多,郭某饒金庫早晚要出問題,所以開礦掙錢也被郭某人看作是自己開源的好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